周八駿 資深評論員
過去30年香港與國家的關係是由分離到回歸到經濟一體化大勢所趨。未來30年香港與國家的關係將是在「一國」之內,協調「兩制」在經濟上實現一體化,同時在政治上共同發展。為此,香港居民應當也必須樹立「大局觀」。
整整30年前,1978年12月2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歷時5天於北京閉幕,通過並公佈《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從此,一直到昨日,中國人民走過了整整30年改革開放發展的曲折而光輝的征程。從今日起,中國人民又邁開下一個30年繼續改革開放發展的新征程。2008年這一過去30年和未來30年承前啟後的年份,中國和世界所發生的一切預示:中國改革開放發展的下一個30年很可能充滿更大或更多的曲折,而已經完全站立起來了的十多億中國人民,必將克服種種困難,創造出更輝煌的業績。
過去30年,香港與國家的關係經歷了眾所周知的歷史性巨變。
在國家改革開放的第二年即1979年的3月29日,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先生向到訪北京的時任香港總督麥里浩明確宣示:中國政府將於1997年7月1日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在主權問題上,中英雙方沒有談判的餘地。中國政府願意就九七前後的安排,根據「一國兩制」方針與英方談判。
香港與國家關係歷經巨變
1984年10月20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並公佈《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第一次明確宣佈:「商品經濟的充分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不可逾越的階段,是實現我國經濟現代化的必要條件。」從此,由農村開始的經濟體制改革推向城市亦即推向全國。約兩個月後,1984年12月19日,中英兩國政府首腦在北京正式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香港前途問題塵埃落定。
從此,隨著國家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政治民主和法制不斷發展,香港實現了由英國管治向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別行政區的平穩過渡,香港長期實施的殖民制度循序漸進地向現代民主政制轉變;香港在經濟上,既促進國家改革開放發展,也得益於國家改革開放發展,在香港隨同國家向又一個30年邁進的時候,香港經濟與國家主體經濟、尤其與廣東省珠江三角洲經濟一體化已形成不可阻擋也不可逆轉的趨勢,經濟講「一國」已成為香港社會不可動搖的主流共識。
2008年中國和世界所發生的一切,尤其,「百年一遇」全球金融危機及其引發和伴隨的全球性經濟衰退在繼續惡化和蔓延,既展示世界經濟政治和文化結構正在展開百年罕見的重大變革,也顯示擁有五千年連續文明的中華民族在21世紀再度振興,開始並將繼續在人類歷史舞台上擔當舉足輕重的角色。中國無意稱霸,中國人民追求的是國際社會平等夥伴地位。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理所當然,需要也必須與國家同命運共呼吸。
過去30年香港與國家的關係是由分離到回歸到經濟一體化大勢所趨。未來30年香港與國家的關係將是在「一國」之內,協調「兩制」在經濟上實現一體化,同時在政治上共同發展。為此,香港居民應當也必須樹立「大局觀」。
「大局觀」包括三個層次
第一,在全球範圍,應當正確認識和把握國家與外部世界的關係,主要是與若干發達國家的關係。中國和廣大發展中國家,在世界人口上佔大多數,但是,在世界經濟、科技、軍事和政治上處於弱勢。未來30年,全球經濟政治和文化結構這一不對稱特徵應當也將會被逐步改變。在這一點上,中國和廣大發展中國家,尤其若干新興市場國家,是站在人類歷史進步的方向上。香港特別行政區應當也必須與國家站在一起。
第二,在全國範圍,應當正確認識和把握香港與國家主體的關係,尤其,長期受西方文化熏陶的香港傳統群體應當也必須加深對國家的全面客觀認識。否則,香港既難以在「一國」之內做到協調「兩制」,在經濟上實現一體化同時在政治上共同發展,也難以在全球範圍與國家站到一起。
第三,在香港本地,應當正確認識和把握傳統佔香港社會主流和上流的群體與傳統左派及其他與國家主體關係密切群體之間的關係。香港素以高度開放而著稱,也以此而自豪。但是,多年來,甚至今天,強大習慣勢力和傳統力量依然輕視、排斥傳統左派及其他與國家主體關係密切的群體。如果不改變這一點,那麼,就談不上正確認識和把握以上兩方面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