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陝西蘋悞的面積和品質均居全國第一。
日前,陝西省統計局局長王莉霞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下,在陝西全省幾代人的艱苦卓絕的努力奮鬥下,30年來,陝西經濟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濟飛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在全國隆重紀念改革開放30年這一偉大的歷史時刻,我們特別將王莉霞局長給我們介紹的30年來陝西經濟社會發展之最亮點羅列如下。
經濟總量實現三次大跨越。30年來,陝西經濟總量在實現三次大跨越之後,從不足100億元到突破5000億元。2007年陝西經濟總量增長速度創近19年新高,增速在全國居11位。30年來,陝西人均生產總值增長了50倍,2007年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921美元,正在向全面小康邁進。從1978-2007年,陝西財政收入翻了5.5番,2007年,全省財政總收入達到893.02億元。
特色農業初具雛形。全省農業由「以糧為綱」向糧、果、蓄、經等多元結構的轉變,由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蘋果面積和品質居全國第一,以蘋果為代表的果業正在興起。2007年陝西蘋果產量701.6萬噸,為1978年70.7倍,平均增長速度較全國高6.8個百分點。
新的工業體系已形成。30年間,陝西工業在原有體系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以新型能源化工、先進裝備製造、食品、醫藥、航空、航天等為主的新體系,成為全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柱。
大型企業集團成為發展亮點。30年來,陝西形成了一批產值超百億的大企業。至2007年,全省共有大中型工業企業521戶,戶均產值8.92億元。2007年中國500強製造業中,陝西12家上榜,其中產值過百億元的企業有8家。
四通八達的現代交通初步構建。至2007年底,全省公路總里程長達12.13萬公里,比1978年增加 8.29萬公里;全省鐵路正線延展里程4501.9公里,比1978年增加2190.9公里;民用航空航線里程達到52.43萬公里,共有302條航線,客貨周轉量9.00億噸公里,比1978年增長380倍。
利用外資不斷增加。到2007年,全省外商投資新設立企業184家,合同外資金額19.73億美元,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1.95億美元。到2007年底,全省累計批准外商投資企業4806個,來陝西投資的國家和地區達到74個,世界500強企業有50家在陝投資。
旅遊產業發展迅速。2007年,全省共接待國際國內旅遊人數8138萬人,實現旅遊總收入504億元。到2007年,全省共有星級賓館186個,其中五星級賓館5個,四星級賓館27個,旅行社51個,旅遊產業已成為全省支柱產業之一。
生態環境改善,山川秀美逐步變為現實。在全國率先實施了大規模的退耕還林工程。1999-2007年全省共完成造林5865.3萬畝,是歷史上造林最多的時期。其中退耕地造林3343.6萬畝,使陝西成為全國退耕還林面積最大的省份,佔全國退耕還林總面積的十分之一。
陝北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新亮點。2007年,陝北GDP總量達到1284.32億元。據測算陝北對全省經濟的貢獻率達到25%,拉動全省經濟增長3.7個百分點。陝北擁有中國唯一經國家批准的能源化工基地,形成以煤、氣、油為原料的能源化工產業相互配套的產業集群。
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增長。改革開放以來,陝西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從600多元到突破兩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300多元到突破萬元大關,農民人均純收入從剛過百元到突破2600元,年均遞增速度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