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八駿 資深評論員
就香港而言,不僅要理解國家應對全球金融經濟政治格局重大變革的戰略,而且要領會香港在國家戰略中的位置和作用。因為,中央已把香港經濟金融納入國家戰略全局來通盤考慮。
2008年12月24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搞活流通擴大消費和保持對外貿易穩定增長的政策措施。會議研究確定的關於緩解出口企業困難、保持對外貿易穩定增長的7項政策措施之三是:
「改善進出口金融服務。適當擴大政策性銀行出口買方信貸,鼓勵商業銀行開展出口退稅賬戶託管貸款業務,擴大保單融資規模,緩解中小外貿企業融資困難。對廣東和長江三角洲地區與港澳地區、廣西和雲南與東盟的貨物貿易進行人民幣結算試點。」
最後一條「對廣東和長江三角洲地區與港澳地區、廣西和雲南與東盟的貨物貿易進行人民幣結算試點」,不僅讓香港經貿界和金融界多年來一直企盼的以人民幣來結算香港與內地貿易的願望得以實現,而且,包含超越香港與內地經貿金融關係的嶄新內容。
香港內地經貿得到強化
一是把廣東(包括廣東省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的經貿金融關係及其發展通盤考慮;二是再把前一方面關係與廣西、雲南與東盟的經貿金融關係及其發展通盤考慮。結合中國與韓國業已簽署貨幣互換協定,展現了中國政府堅定不移地推行人民幣在中國國際收支資本項目可兌換亦即充分可兌換以及人民幣在中國周邊國家逐步「地區化」的戰略部署。
這一戰略部署體現中國最高當局對「百年一遇」全球金融危機及其引發或伴隨的全球性經濟衰退的基本判斷和應對,正如國家主席胡錦濤在2008年11月15日二十國集團領導人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峰會上關於改革國際貨幣金融體系所說:「我們主張重點實施以下改革舉措。……鼓勵區域金融合作,增強流動性互助能力,加強區域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地區資金救助機制作用。」「改善國際貨幣體系,穩步推進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共同支撐國際貨幣體系穩定。」
就香港特別行政區而言,不僅要理解國家應對全球金融經濟政治格局重大變革的戰略,而且要領會香港在國家戰略中的位置和作用。因為,中央已經把香港經濟金融納入國家戰略全局來通盤考慮。
就在2008年12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作出上述決策前11天,2008年12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關於當前金融促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第十三項是關於「擴大債券發行規模」,內容包括:「研究境外機構及企業在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允許在內地有較多業務的香港企業或金融機構在港發行人民幣債券。」我在2008年12月25日《香港商報》B6「商報論壇」發表《拓人民幣債券固港地位》,指出中央的這一決策「有三點值得注意」,其中第一和第二點是:「中央第一次把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作通盤部署」;「中央第一次把拓展香港金融市場業務列入國家整體金融活動範疇」。
這是中央全面總結「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11年半的經驗,針對當前和可預期未來香港欲保持長期繁榮穩定所面對和將面對的各種考驗、挑戰而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在香港擁有廣泛而徧實的民意基礎。
經濟「一國」已是社會共識
首先,自2003年6月29日CEPA簽署以來,經濟講「一國」已是香港社會主流共識,即使政治立場截然對立的政治派別在這一點上幾無異議。
其次,特區政府對推動香港與國家主體經濟融合表現堅定態度。2008年12月11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在一個公開場合致辭中表示:「棋盤上的楚河漢界,必需要跨越才能爭勝。我們最近的河是深圳河。國家改革開放30年的歷史證明,香港必需跨過深圳河,不斷加強與內地融合,才能持續發展。」「我們有一個強大及生機勃勃的內地生產基地和市場,可以帶來龐大而源源不絕的經濟機遇;而同時,香港亦可以憑藉自身的優勢,為國家的發展作出貢獻,這是一個雙贏的安排。」他指出:「在未來,港深、港粵的合作有必要深化擴大。透過十大基建內的跨境硬體專案,以及加強版CEPA的軟體配合,香港與內地的融合會進一步加強,帶來舉世矚目、而且是獨有的夥伴關係。這是我們棋局上的『車馬炮』,是我們在全球競爭中的爭勝本錢。」
爭取成為與紐約、倫敦並駕齊驅的世界級國際金融中心,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熱切理想,香港應當主動把進一步發展香港金融市場納入國家全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