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李忠村中溫沼氣站成為江川治理星雲湖的模式之一。
——記者眼中的江川生態建設
12月25日一早,一年一度的開漁節再次讓星雲湖熱鬧起來。看著從湖心往岸邊划過來的自家漁船,海滸村的張嫂一臉笑意,她指著越來越近的船,對趕來幫忙賣魚的侄女說:你看船幫吃水很深,這船魚不會少於1000公斤,今年的魚價不錯,應該有個好收成。高揚悅耳的江川話立刻引來了幾個不同口音的買主圍攏過來……
親歷過06年的開漁場面,又一次目睹千舟競發的盛況,心中還是禁不住的感歎和羨慕,怪不得江川出人才,守著這兩湖水,既飽了口福更滋養了大腦,用星雲湖特有的大頭魚戲稱江川人還真是恰如其分。可能是嗅覺特別靈敏的緣故吧,站在湖邊除了魚味,我還聞見了新鮮的「水味」,再乘船往湖中走,竟然已找不到了藍藻的蹤跡。前年的開漁節快艇濺起「綠浪」的樣子,還留在我的腦海裡,「綠浪」是如何消失的呢?
築「十里長堤」截污添景
從離縣城不遠的大河嘴走上星雲湖南岸的防洪截污大堤,寬敞的大堤湖濱一側,鬱鬱蔥蔥的水生植被幾乎覆蓋了湖濱。同行的江川環保局楊副局長介紹說,星雲湖南岸的大部分農田、村莊離湖較近,大量農業農村面源污染物直排入湖,進一步加劇了星雲湖的污染負荷。修築防洪截污大堤,對星雲湖南岸的徑流區污水進行環湖截污,污水進入湖濱濕地處理,濕地兼具景觀和生態功能。作為星雲湖南岸的最後一道防護屏障,「十里長堤」還有望在不久的將來成為星雲湖的觀景大堤。
湖邊聚集了不少釣魚的人,不時有三三兩兩的白鷺停下來覓食,楊副局長指著一片茭草說,茭草的根鬚是大頭魚最喜歡的產卵地,現在茭草越長越多,他們甚至希望有村民能來割掉一部分茭草。
「中溫沼氣」成星雲湖治理模式
一進入江川前衛鎮的李忠村,一組集中安裝的沼氣裝置特別引人注目。李忠村距離星雲湖不足1公里,有512戶1643人,養殖業發達,養殖戶佔全村總戶數的80%,每年全村生豬存欄近3000頭,全年產生糞便逾5000噸。過去李忠村的生活污水,連同養殖污水、糞便,未經任何處理就直接排進溝渠流入星雲湖。今年江川把李忠村列為星雲湖流域農村面源污染綜合治理的第一個試點,採取中溫沼氣站模式,把全村90%以上的養殖戶的畜禽糞便和污水進行收集回收淨化處理,通過中溫沼氣站發酵,產生的沼氣可供367戶農戶使用,實現了畜禽養殖業的固液廢棄物資源化合理利用。
李忠村沼氣站年產沼氣8.21萬方,相當於16.42萬度電或58.86噸煤;年產液體有機肥2138噸,精製有機肥1159噸,對減輕面源污染負荷,保護星雲湖領域生態環境具有重要作用。針對具體情況,江川縣將逐步採取一村一策的不同模式加快農村面源污染的治理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