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1月3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古典瞬間•誤作人主的李煜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1-03]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李煜看宮嬪窅娘跳舞 (網絡圖片)

青 絲

 李煜(936∼978),字重光,南唐第三代君主,在位十四年,史稱李後主。公元975年,南唐為趙宋所滅,李煜被俘囚於汴京,三年後,被宋太宗「賜」毒藥毒死。

 作為一個亡國的皇帝,李煜在治國上並沒有什麼可值得稱道的地方,但他在文學方面的造詣及所取得的成就,卻令人仰視。其詞擅長以白描抒情,情致真切,極富藝術感染力,五代詞人中無人可出其右,留下了許多傳誦千古的名篇佳句,對宋詞的發展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因此,後世之人將他奉之為「詞宗」。而人們提起以性靈見長的婉約詞,也有「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一說。

 南唐是一個建立在富庶的長江中下游地帶的小王朝,由先主李忭於公元937年立國,建都金陵(南京)。版圖三十五州,疆域三千里,歷三主,前後約三十九年。李煜是中主李璟的第六子,生性和善。而李璟也是一位十分有才華的風流皇帝,他在位期間,南唐君臣皆好作詩詞,熱衷於繪畫書法,文化盛極一時。但李璟一味耽於享樂,疏於治國,沒有致力於發展國力,南唐國勢也日漸衰落。

 自幼在濃厚的文化氛圍中熏陶成長,李煜雖然生在了帝王家,卻是個精通音律、工書善畫的雅致文人,對政治權力不感興趣。從年少到繼位,不問世事的李煜,在深宮中過著一種極為豪奢的生活。他的宮中以銷金紅羅罩壁,鑲以白金玳瑁,御園裡密插奇花異草,煙聚蘿纏,名為「錦洞天」。每到七月初七,李煜還命人以絹羅裝扮成月宮天河的情景,為其作詞創造靈感。而李煜嚮往的,也正是這種任情率真,征歌逐舞,倚聲填詞的生活。其《漁父》詞云:「一壺酒,一竿綸,世上如儂有幾人?」率真地表達出了他對無拘無束的個性化生活的嚮往。

 由於五個哥哥死得早,李煜被立為太子。公元961年,中主李璟病逝,李煜成為了南唐國主,時年25歲。然而,在李煜繼位的前幾年,南唐的國勢已經衰落得很厲害,因與鄰國後周的戰爭兵敗,李璟將江北的領土割讓給了後周,並奉其正朔,改稱國主。而趙匡胤在後周的基礎上建立起趙宋王朝後,對南唐始終是覬覦不已,南唐已是處在風雨飄搖之中,岌岌可危。

 李煜在親政期間,也曾實施了減輕賦稅、放寬刑罰等一系列仁政。但閱世甚淺的李煜,並不是做帝王的材料,面對一副爛攤子,他沒有挽狂瀾於既倒的能力,難以負載起這種局面。從李煜繼位國主的第一天開始,就在強大的北宋威懾下,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隨時都有國破被虜的可能。南唐的大臣徐鍇臨死前,竟然慶幸自己之死,逃過了亡國被虜的下場。由此也可見,這種時刻籠罩在心頭上的恐懼,給南唐君臣造成了多麼大的恐慌和心理陰影。

 繼位後,李煜過著與從前悠遊閒適的生活截然不同的日子,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這種落差,令李煜很不適應,每當為國勢日蹇而憂慮不安,他就與宴群臣,尋找昔日的感覺,以酒澆愁。而且他還是個虔誠的佛教徒,退朝後,就和大周后換上僧衣誦讀佛經,消極避世,尋求心理解脫。從這一點來說,李煜和單純意義上的昏昧君主又略有些區別。王國維說他:「生於深宮,長於婦人之手,是後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這些評語是很中肯貼切的。於治國,後主確實是個天真仁厚的庸碌之輩,他的生活經歷,造就了他的本質只適合做個文人,而非政治家。

 公元974年,宋太祖以祭天為由,請後主到汴京助祭。後主恐此去無回,就推托有病。宋太祖以此為借口,兵圍金陵。次年十一月,金陵城破,李煜積柴薪於宮中,欲行自焚,以免被俘之辱,被勸止。後主赤膊出降,與子弟共四十五人被押往北方,開始了淪為臣虜,終日以淚洗面的生活。

 蘇軾在《東坡志林》中談到後主的《破陣子》一詞,對「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數句甚為不滿,認為後主在被押送離開金陵時,應當慟哭於祖廟,拜謝臣民而行,而不應該揮淚對宮娥,聽教坊離曲,由此可見後主的個性輕薄。後來更有人說後主「全無心肝」。

 其實這個評價也帶有一些時代的誤解,「揮淚對宮娥」實際上更能真切反映出後主的內心世界。宮娥是勞役之人,可是在這個特定的時刻,卻比昔日的一國之君更為自由。這種霄壤之殊的反差,加上教坊樂隊吹奏的送別曲子,怎不叫人肝腸寸斷?只能是揮淚而別。

 這一瞬間,淪為階下囚的悲哀和絕望感受,給後主留下深刻印象也是很正常的。

 從後主被毒死前寫給南唐舊臣的信中可以看出,他早已萌生死志。舊臣讀他的《破陣子》一詞:「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無不為之淚下。唐圭璋先生考據說:「別時容易見時難」是說出今日之況味,自知相見無期,即不久於人世;「天上人間」暗喻人亦將亡之意。在悔恨和悲傷中受著煎熬的後主,不顧一切地抒發著自己的故國之思,亡國之恨,實已萌生死志。

 李煜後期所作的詞,字字凝血,極寫心靈的顫動,具有一種撼魄警心的藝術魅力。而悲劇的精神,正是文學和美學的最高成就,把痛苦、罪惡、悲傷、悔恨等一系列殘損的人生體驗呈現在人們面前,給人以警策,蕩滌人之精神,從而使人從中超越,得到解脫。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中國眼光:美國街頭音樂的故事 (2009-01-03) (圖)
香江史地•南北風格「年畫」,薈萃港澳郵票 (2009-01-03) (圖)
亦有可聞•說「三味」 (2009-01-03)
古典瞬間•誤作人主的李煜 (2009-01-03) (圖)
來鴻•詩二首 (2009-01-03)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