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仍然生存的7條中華鱘,全獲安置在公園內的動物護理設施中心。 本報記者彭子文 攝
——另兩條瀕危 疑不適應海化
【本報訊】(記者 譚靜雯)再有一條中華鱘葬身香港海洋公園,令來港短短半年的10條國寶級中華鱘,已有3條意外身故。而仍「生還」的7條中華鱘,有2條亦告染病,活動能力下降及不願意進食。海園經初步調查發現,剛死去的「中華鱘1號」頭部有傷痕及腦積血,懷疑牠與12月身故的「中華鱘7號」同因未能適應海化過程,引致不同的生理反應,最終死亡。海洋公園強調,未放棄繼續飼養中華鱘。
海洋公園昨公布「中華鱘1號」於本月2日凌晨1時死亡。死去的中華鱘今年10歲,身長約2米,是中央送贈予本港的首批中華鱘。經解剖後,初步調查發現「1號」頭部有傷痕、腦部積血,由於海、淡水兩種飼養的環境條件不同,相信「1號」是未能適應海化過程,引致不同的生理反應,包括抵抗力、活動能力下降,若不小心撞傷,傷口難以痊癒。
海園強調不放棄 續養中華鱘
海洋公園動物及教育執行總監蔣素珊透露,「1號」早於去年8月下旬開始不進食,當時懷疑牠不適應海化過程,遂加以照料,「1號」健康狀況曾於12月初康復,但在元旦夜病情急轉直下,直至前日凌晨死亡。
至於其餘7條仍「生還」的中華鱘,全部安置在公園內的動物護理設施中心,蔣素珊說,中華鱘「6號」和「8號」染病,已為牠們提供抗生素、維生素等藥物治療;而另外5條包括早前曾染病的「2號」已開始適應海化過程,情況穩定。而海園會加強設施,如為養殖池的過濾系統消毒,24小時由專人照顧,並密切監察牠們的最新情況。
內地專家:生老病死合自然
海洋公園對中華鱘死亡表示惋惜,將繼續與內地專家緊密合作,積極推動中華鱘科研和保育工作。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教授危起偉說,中華鱘存活率低,生老病死屬自然現象。至於中央政府會否再補送中華鱘,危起偉表示不能代表中央官員表態。
「1號」早在去年8月已患病,海洋公園行政總裁苗樂文否認該園隱瞞中華鱘染病的情況,強調公園有逾3,000種動物,每種動物每日都有不同的生活及飲食習慣,逐一向公眾解釋並不可行,已經盡量負責和合理處理事件。
海園否認隱瞞 港府表難過
港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對再有中華鱘死亡感到難過,但認為海洋公園已經盡快採取行動和積極處理,有信心公園的管理層會全力尋求妥善處理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