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上圖)被稱為「世界第一美容夫人」的日本山野愛子的化妝示範作品。(下圖)1979年4月底,外國髮型師首次訪華作示範,如今成為改革開放的成功例證。 彭錦釗提供
——追憶與文匯報共同推動首次中外髮型交流
文:香港髮型師設計聯盟主席彭錦釗
改革開放之初,一次中外髮型技術交流,竟成就了兩代時尚風流。正應了那句:「雖是毫末手藝,卻是頂上功夫」。更何況,這次交流乃共和國的首次,改革開放的創舉。
1979年4月27日,經過近半年的籌劃、申辦、聯繫,標榜國際髮型設計研究會旅行團獲有關單位批准訪華,並作技術交流。全團31人包括來自美國、英國、日本、澳洲、瑞典、墨西哥、德國和香港的髮型師,還有德國威娜公司代表、美國蜜絲佛陀著名化妝師、香港文匯報隨團顧問及一眾工作人員,從香港乘機飛往廣州。
「模特兒」——陌生的名詞
交流團獲安排住在當時廣州最豪華最有名氣的的東方賓館,卻只招待外賓。當外國朋友知道香港的團員和工作人員不能入住後,所有的外國朋友立即說,「我們也不住這裡,我們不接受這種『華人不得入內』的不平等規定」。結果,全團轉住白雲賓館。在自己的國土上,居然還有「華人不得進入」的地方,對年輕朋友來說是不可置信,卻正是改革開放之初的時代見證。
第二天清早,交流團借用了華僑大廈的「理髮室」為模特兒做演出前的準備工作,有關單位派出賓館的服務員、售貨員作「模特兒」。「模特兒」對她們來說是非常陌生的詞語,她們的印象,模特兒恍如三、四十年代上海十里洋場上煙視媚行的女性。當我們向她們解釋工作細節和對她們的要求後,她們才稍為放心。
內地同行既好奇又疑惑
模特兒的頭髮基本上都是又直又硬,既乾且粗,威娜的護髮用品大派用場,經過髮型師的悉心料理後,一把把天然秀髮輕垂在模特兒的肩上。接下的問題是所有模特兒的面靨都無法上粉化妝,原因是這些年輕的模特兒從未做過面部護理,美好的臉龐上長滿汗毛。
不愧為「世界第一美容夫人」,日本的山野愛子雖然年近70歲,但在此關鍵時刻還得靠她一展身手,她用東方最傳統的方法,以細線刮去女孩子們的幼細臉毛,令她們的臉部顯得光滑無比,蜜絲佛陀化妝品便派得上用場了。
下午5時左右,一眾髮型師、化妝師帶同雲鬢花顏的模特兒到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會場。大會已將數十張書桌搭建成舞台,上面蓋上木板,而數百名的廣州理髮師、化妝師,有關的行業人員、管理幹部、經理穿著整齊卻又白中帶黃的理髮師袍,或褪了色的藍、灰中山裝,排著隊魚貫進場;就座後的觀眾,或是沉默,或是竊竊私語,他們不知期待著什麼,也不知有什麼得著,對他們來說,香港和外國的髮型師、美容師有什麼不同?為什麼要大張旗鼓地來中國?為什麼要發動這麼多人來觀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