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1月14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跨境學童社會常識欠佳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1-1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每日有近7千港人子女,自深圳過關返港上學,人數且有上升趨勢。 資料圖片

——對兩地社會均不了解 自我身份模糊

本報記者 黃鸝

 跨境學童是近年重要的社會現象。教育局資料顯示,本學年每日都有近7,000名跨境學童,從深圳來港上課,且人數有逐步上升的趨勢。這批年幼的學生,每日穿梭深港上下課,最終卻「兩頭不到岸」,迷失於兩地的夾縫間。教育學院針對跨境小學生的最新研究發現,由於分別在兩個差異很大的社會上學及生活,與同齡學生相比,他們對兩地社會基本常識都嚴重缺乏,變得「既不識胡錦濤,又不識曾蔭權;既不懂天安門,又不懂天星小輪」,令人惋惜。

 教育學院對跨境小學生的研究又指,跨境童的身份認同極為模糊,在「中國人」、「香港人」、「深圳人」的選擇間,大多數人都只懂答「不知道」,亦沒有打算長大後在港發展。負責研究的學者擔心,目前大量跨境童對香港缺乏認同感,常識水平亦欠佳,若未能好好處理問題,只會造成人才流失,而港府為他們投放的大量教育資源亦將會白白浪費。

認知不如新來港學童

 教院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副教授袁月梅從2007年開始,針對跨境及新來港學童,進行一項質性的先導研究,深入追蹤6至12歲、主要就讀小學,跨境及新來港學童各9名,作長逾1年的全方位觀察及測試,以了解兩者的公民身份認同,為港深兩地首個同類型的研究。結果發現,與新來港學童能清晰、肯定地指自己是在港學習、生活的「中國人」相比,跨境學童自我身份模糊,9名學生中大多數人只懂答「不知道」,亦分別有各1人指自己是「香港人」或「深圳人」。

 研究除了作多次全日觀課了解學生與人相處的狀況,亦特別設置了一些測試,例如準備一些內地及香港具有代表性的建築地標或領導人的圖片,讓學生辨認。當中,新來港學童對兩地的情況全都較為了解,但不少跨境童卻對兩地文化及社會的了解都極為匱乏,連一些基本常識也未能掌握。有學童既不懂天安門,又不懂天星小輪;不識胡錦濤同時又不識曾蔭權,甚至會將香港警察認作是解放軍,唯有金紫荊廣場,是所有學生都較為熟悉的。

學習所得與生活脫節

 袁月梅分析指,新來港學童來港前於內地接受教育,政治意識一般較港生濃厚,所以即使來港後轉變環境,仍能有肯定的公民身份;然而,跨境童長期來往於港深兩地,讀書在香港而日常的生活在深圳,接受的教育與身處的環境有文化差異,造成對自身認知的混亂,而由於學校所學及與日常生活脫節,令跨境童出現對社會常識的缺失。她又表示,雖然這類學童的父母多看重子女的港人身份,會向他們強調港人的概念,但部分小朋友卻會有自己的想法,以自己的居住地為家鄉,認為自己是深圳人,同時,又因其想法與父母的灌輸有出入,令其對自我身份更加迷惘。

普遍缺留港發展意慾

 本次研究為一先導計劃,但袁月梅指,當中已反映不少跨境童在學科學習以外的嚴重問題,社會及政府應予以高度關注。而她亦將跟進上述結果,進行更大規模的研究。她又表示,除學生本身的成長外,是次參與研究的學童,亦普遍未有將香港視作首選出路,情況以欠缺港人身份認同的跨境童尤甚,但有關學生都是100%的香港公民,享受港府數以十億元的教育資源,若未能吸引其留港貢獻,對香港來說是嚴重的人才流失,不利香港持續發展。

相關新聞
家長網上進修 子女易入名校 (圖)
田北辰促投資源改善英文教學 (圖)
倘法庭禁雙語教學 中大稱損學術自由
中大生命科學首次統一招生
跨境學童社會常識欠佳 (圖)
新來港學童未適應轉變 (圖)
改革30年 出國留學增168倍 (圖)
震災餘生 中三女生盼返川從教 (圖)
投考粵公務員 落鄉2年優先
內地高校今年招生629萬
通識路路通:女星沙灘日光浴 狗仔隊偷拍賺大錢 (圖)
本港有關私隱的機構
探究活動
駐校社工手記:建立真情需時間 網上交心易受傷 (圖)
教育自由講:開拓學生升學出路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