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在「波蘭學派」中另一不得不提的則是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他亦是今次影展中選入最多作品的導演,包括《兩個男人與衣櫃》(Two Men and a Wardrobe, 1958)、《哺乳動物》(Mammals, 1962)、《水中刀》(Knife in the Water, 1962)、《冷血驚魂》(Repulsion, 1965)和《孤島的驚魂》(Cul-de-Sa, 1966)。
不過,若跟華意達相比,波蘭斯基的代表性不在於對戰爭題材的執迷,反而作品中往往著力將個人的極端心理表現出來。「如果從宗教角度來說,他的電影講求異教力量大於正統宗教,或講述人在情緒上如何邁向病態的表現,甚至去到一個地步,令人分不清楚是純粹的個人心理問題,還是世界的罪惡力量大得令人無法抵抗。」羅維明說。
最明顯的例子可能是《水中刀》。波蘭斯基設計了一次簡單的三人相遇,專欄作家與妻子到湖畔遊船河,中途遇上了截順風車的年輕學生。故事發展下去專欄作家在年輕人的刀子拋進水中,年輕人投湖找刀,作家則找年輕人,原來年輕人卻上了小船跟作家妻子苟且。整齣電影以扭曲的鏡頭與幽閉的場照營造出懸疑的氛圍,要觀眾面對由人物牽動而來的人性陰暗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