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最新國防白皮書
1月20日,中國政府發表的新國防白皮書,首次對中國二炮力量和核戰略進行披露,並明確表示,「二炮已具備陸基戰略核反擊能力」,此語一出,國外媒體高度關注。中國的核力量在世界排名如何?中國的核戰略又是如何呢?
二炮是第二炮兵的簡稱,實際上是中國的戰略導彈部隊。二炮主要擔負核武器與常規武器戰略威懾重任,其中最重頭的無疑就是核力量。
陸海兼備核打擊力量
美俄並視為核打擊力量的第一梯隊,都擁有陸基戰略導彈、戰略轟炸機、戰略核潛艇三位一體力量。與美俄相比,中、英、法處於第二梯隊,主要體現在核彈的數量明顯少於美俄。外界估計,中國的核彈數量與英、法相當,大概是數以百計,由於國土廣大適合陸上隱蔽和機動部署,中國的核打擊力量主要是陸基的。
近年來,西方十分關切中國「094」級核潛艇發展動向,認為這是中國核力量走向大洋水下機動的一個關鍵點,未來中國有可能出現核打擊力量結構調整,培育陸海兼備、更加隱蔽機動的戰略打擊能力。
陸基戰略導彈是指導彈從陸地發射打向遙遠的敵方。對核大國而言,如果自己的核彈不能打到假想敵領土上,核威懾是無效的。中國敢稱陸基導彈具備打擊能力,意味著中國的戰略導彈至少能飛行一萬公里以上,打到大洋彼岸。因此「陸基」這個詞對西方有特殊意義。無論是處於大洋彼岸的美國,還是只能集中發展海基核力量的英法,都會對中國有能力以陸基核力量遂行作戰十分關注。
「三不」核戰略顯信心
「反擊」這個詞的意義則更加震撼。它意味著中國能頂得住敵方率先發起的核攻擊,在受襲後仍有能力實施核報復。這說明中國的陸基發射井在廣大領土上隱蔽得好,非常堅固;或者中國的戰略導彈可以在公路、鐵路上機動,使敵方打不到,卻可以隨時在接到命令後反擊敵人。
「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平時不瞄準任何國家、不研發新型核武」,這是此次國防白皮書透露出的中國「三不」核戰略,「三不」核戰略並非自縛手腳,而是根據中國的國力和整體發展需要制定的切實可行戰略。
更重要的是,敢於實施「三不」核戰略的背後,是中國已經擁有有效的「核反擊」能力——中國的二炮部隊不怕後於敵手出招,中國的核武研製力量掌握著最新技術。因此,中國的「三不」核戰略是和平友善的,同時也是自信而有力的。
事實上,在此次國防白皮書披露前一兩年,海外已經猜測中國最新型的「東風-31」型戰略導彈開始服役。據稱,美國國防部認為中國的「東風-31」導彈至少已經裝備了10餘枚,這種導彈可以陸上機動發射,也可以井下發射,每枚導彈帶3個9萬噸TNT當量分導熱核彈頭,飛越大洋後仍能保證命中精度300米。 ■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