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上圖)有內地髮型師表示,交流團的表演令他們解決了很多技術難題。(下圖)外國團員和內地小孩子合照。彭錦釗提供
——追憶與文匯報共同推動首次中外髮型設計交流
文:香港髮型師設計聯盟主席 彭錦釗
兩天後交流團飛到上海,顯而易見接待的規格大大提高。在錦江飯店的一場表演順利得出乎意外。南京、新新、百樂門、紅玫瑰等解放前已極具名氣的理髮店師傅,包括為國家領導人夫人做美髮的大師張學明等都說是大開眼界。當時送給他們的雜誌及宣傳品,直到2000年我與他們重聚,都還保存在他們的身邊。可見當年的這一場表演,對他們的衝擊和震撼。
北京表演提升至「貴賓級」
據聞在北京已決定將表演場設在中國國際俱樂部,這是只招待外國貴賓的地方,而出售的門票是「外匯券」20元一張。外匯券意味著「高級貨幣」,不是平常人可擁有的,20元在當時更相當於普通工人半個月的工資。表演更邀請了外國駐京的大使夫人、旅遊局負責人、外事部門負責人及北京著名的美髮大師等參觀。
所有團員都懷著極其興奮的心情—我們終於到了中國的心臟,終於接近了長城,終於踏上了天安門廣場。
表演的那一天,日本共同社,法國法新社,英國路透社及日本NHK電視台都來採訪,並即時向全世界發布了世界級髮型師、化妝師居然在中國的首都表演的消息。
也許,能夠成為全球頂級媒體關注的一場髮型技術交流,在全世界而言,這也是絕無僅有的一次了吧。
獲贈髮型雜誌收藏多年
幾年後,我訪問北京四聯理髮廳的經理李瑛,他說這次表演解決了他們很多技術問題,令他們懂得如何使用新的工具更好更快地為顧客服務。雖然如此,他們的顧客每天仍在門口排隊等候4、5小時才能入內燙髮;雖然他多聘了人手,但顧客卻越來越多。在上海,我再次訪問了上海美髮美容協會負責人,他說那幾年很多理髮店將標榜研究會的髮型海報貼在櫥窗,顧客入內往往指定就要這種髮型。他們辦的技術學校,也借用標榜的教材。標榜不斷贈送的專業雜誌如《審美》,被他們一直保存至今。(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