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2月8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封面故事:《城客》跨媒版圖(1696期)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2-0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文、圖:李卓賢

 這次報道無論在採訪方式、採訪對象與內容,都與你手上的刊物有饒有興味的關係。

 說的是剛於1月份推出的新雜誌《城客》,它號稱「第一本中文互動雜誌」,由著名的中文博客服務商www.blogbus.com(博客大巴)一手創辦。編輯部以上海為根據地,銷售點遍及廿數個中國大城市以至香港,創刊之初,推出一萬本旋即售罄。

 有人說,這是一次新媒體對舊媒體的進軍,抱歉,那已是三四年前的大網路主義的說法。既為互動,之間必有對話與協商。《百花周刊》特以電郵訪問《城客》的創辦人及執行主編橫戈(竇毅)與編輯主任戴樂,可說透過網路行為,窺探新時代的媒體版圖。

 要談《城客》,先以2003年10月為原點。Blogbus最初是由一位大學生在2002年建立,而橫戈則在2003年成為它的第二千二百五十六個用戶,對Blog充滿好奇和激動。不久,當他知道Blogbus經營者要把網站賣掉,隨即註冊一家網路公司,辭掉證券業的工作,開始接手網站的運營。

 Blogbus易手以後正好是blog發展最興盛的幾年,這家公司乘勢而起,成為中國內地中文博客服務商的數個龍頭之一。那時開始經營者已有計劃把網上的內容加以整合,透過跨媒體的方式把內容呈現於不同的平台。後來blogbus在2006年完成第一輪融資,立刻把推出雜誌納入工作議程裡面。

新舊媒體的磨合:一種後現代行為

 橫戈在《城客》創刊號笑言:「兩年前,我說想做一本雜誌,引來無數的人跟我PK,勸我不要做雜誌。」

 這些與橫戈PK的「朋友」或是「業內人士」的想法,認為雜誌是燒銀紙,要守兩至三年才有回本的機會,已建立新媒體王國的橫戈,不應該碰這淌渾水。

 可是橫戈並非如此看待問題。一方面,他認為市面上太少做得好的雜誌,「別人做不好的東西,自己總認為倒是機會,很想試試」,這與他購下blogbus加上發展想法同出一轍,另一方面他也指出:「『商業價值鏈的補充』——線上線下價值的結合放大,是我要做雜誌最重要的原因。」也就是說,他相信網路與平面媒體的結合,能催化兩者本身的價值。

 或者把「新舊媒體」之間的地帶看成爭奪市場比分與讀者青睞的戰場,已是太普遍的看法,只因網上發展太快了,一種很「現代主義」思考方式也就產生出來──既反抗技術也在使用技術。可橫戈認為:「所謂蒸蒸日上的『新媒體』(如果僅指互聯網的話)所佔的廣告份額比重愈來愈大,但絕對額其實仍不到所謂『舊媒體』的十份之一,即是說:舊媒體在廣告市場中依舊是佔有絕對大的市場份額,絕非一瀉千里被新媒體趕超。」橫戈希望新舊媒體能互相補充與結合,成為一種新的、更有價值的媒體。

 曾經擔任《看電影》編輯部主任和《上海壹周》記者的戴樂也認為,新舊媒體之間並非那麼對立,只是某些媒體把這個作用放大了。「舊媒體有些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特點,比如反應比較慢,互動性差,所以有些陣地舊媒體勢必要讓出來;而舊媒體的優點,例如網路無法提供的深層次多方面的閱讀體驗,也是新媒體無法取代的優勢。」

 他認為新舊媒體肯定會長時間並存並榮。因此作為媒體人要多接觸新媒體,了解它和它的受眾本身的特性。

城市、寫讀、資訊的對話

 有多少媒體工作者也有上述的想法亦躍躍欲試,但真正的實驗機會不多,《城客》的出版可說是珍貴的經驗。

 創刊號的《城客》展現其整合網路的特質,專欄邀請了新臉孔的作者,並不意外,都是網路上有名的Blogger。「以前沒有互聯網,要看投稿,要聽朋友的推薦。現在有了blog,流覽量(pageview)成為一個很直接的標準,廣大的互聯網民用IE選擇了他們喜歡的文字作者,我們要做的只是把這些作者在網路上比較鬆散隨意的文字,變成符合平面出版標準的文章。」戴樂說。

 以往一些關於「城市」的雜誌,大都帶有本位性,即服務本地的讀者,報道讀者關心的本地資訊,那較有指向性的;然而《城客》的一大特色,正正沒有單純立於上海本位,而是像網路一樣向多方擴散。創刊號「封面故事」談的是一個全球化的摩天樓趨勢;專題「N城」利用城市的共有元素,把不同的城市連結起來──今期談的是地下鐵。

 橫戈指:「《城客》是一本在上海出版的,定位以城市為主體的,以全球視野來搭建的雜誌。它關注的是和城市人群緊密相關的環境、生活方式;記錄的是城市進程當中的變化和人們生活中的細節,展開『我們和城市的對話』——我相信這些和在城市中人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同時我們也希望能引導這本雜誌的讀者以一種積極、健康、環保的精神,為創造並見證美好的城市而努力。」

 「色界」是一個攝影與文字cross-over的欄目;「私旅行」為個人遊歷越界的感受紀錄。還有不少類似BlogTag形式去介紹一些人與文化節目,可謂整合了網上的資源。

 如果純粹把網上資源帶到雜誌上,那只是一種單向的「旅程」,《城客》的網站www.icity.cn可視為雜誌的延伸,除了可以閱讀雜誌的文章,讀過雜誌的讀者也可以對《城客》的內容作投票及回應,與編輯甚至創辦人作貼身的互動,而網站也設有投稿,好的作品應會被雜誌採用刊出。

叫好又叫座的逆市奇葩

 現時《城客》創刊號的銷售是教人意外的。橫戈指,很多媒體界的朋友建議他只能發三千至五千冊,可是經過宣傳和代理商的回應,《城客》創刊時就印刷一萬冊,在全國廿多個大城市發售。意外地,單是香港和成都加起來,已銷售過半的《城客》。(也教編者意外,文化出版物在香港很少在創刊之始就賣出超過二千冊)

 橫戈決心,從下期開始的印量將會是創刊時的三至五倍,亦考慮讓雜誌登堂入室,進入不同場所售賣。《城客》年底的發行目標將會是十萬冊左右,在這個經濟不景的時候,還有如此速率的擴張,可謂逆市奇葩。

 很多人辦雜誌都希望形成某種品味,橫戈的想法則較直接:「既叫好又叫座」。將來的發展,亦不會改變「互動雜誌」的定位,加強讀者、作者、雜誌編採之間的互動,關注「城市的建築、環境、商業、人文和生活」。編輯主任戴樂則認為:「真正好讀的城市讀物,不會去炒概念,不去做綿延幾十個page的空洞大選題。《城客》只是用真正好讀的文字和照片,關心城市裡真正在發生的事情,關心城市裡那些有意思的,或者正在做有意思的事情的人,讓讀者在八卦新聞和浮華的時尚之外,找到城市生活的真諦。」

相關新聞
百家廊:名士俠影——梁羽生 (圖)
琴台客聚:簽名本五大類 (圖)
翠袖乾坤:逆緣
醫情識趣:因禍得福
隨想國:老年的智慧
師人物語:抄功課
杜亦有道:陽剛氣短
香港藝術家「出走」事件簿 (圖)
活動推介:香港中樂團「傳統的魅力IV」音樂會
硬膠星Plastic Planet 英國玩具膠響樂@香港2009 (亞洲首演)
賞寶扇元宵結扇緣 (圖)
扇子簡史
中國扇子藝術學會簡介
拍賣風雲:競投行善 網上開展 (圖)
投資有道:古舊銀器價值被低估 (圖)
封面故事:《城客》跨媒版圖(1696期) (圖)
品味人:當代影后巡禮 (圖)
玄術:中國DNA
作者簡介 (圖)
生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