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海巖10日電】國家統計局10日發佈數據顯示,1月中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1.0%,創31個月新低。同時,1月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3.3%,創82個月新低。經濟學家表示,由於出口放慢、房地產市場調整等因素的制約,未來幾月CPI和PPI面臨繼續下滑的壓力,通貨緊縮的壓力在上半年依然揮之不去。物價下降,為央行進一步降息及放鬆貨幣信貸來刺激經濟提供了空間,也有利於擴大內需及保障和改善民生。
統計顯示,1月份CPI中,食品價格同比上漲4.2%,反映核心CPI的非食品CPI同比下降0.6%,是2005年有此項統計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其中豬肉價格下降13.3%。這反映出通縮壓力來臨。
核心CPI首現負增長
至於PPI,1月PPI同比下降3.3%,其中,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下降5.3%,生產資料出廠價格同比下降4.4%。原油出廠價格降幅最大,同比下降49.9%。
國家統計局分析認為,美國金融危機引起全球實體經濟快速下滑,國際市場原油、礦石、糧食等基礎性產品價格顯著下降,致使中國此類大宗產品進口價格明顯下降,進而引起去年持續處於高位的生產資料價格下降較多,並通過產業鏈條逐漸往中下游傳導,導致主要類別產品價格的全面走低。
此外,去年價格高企的負滯後影響也導致1月份PPI加速下滑。「2008年對2009年1月份PPI的滯後影響大約為負1.5個百分點,並且這種負的滯後影響在2009年8月份以前還將逐月擴大。即使2009年工業品價格不再下降,全年的工業品價格同比漲幅仍然為負,表現為2009年工業品價格同比指數的明顯下降。」統計局稱。
專家料經濟開始復甦
對於日益逼近的通縮,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向本報表示,CPI和PPI保持較低漲幅,對於擴大內需、刺激消費、保障和改善民生、提振經濟都提供了更大的宏觀調控空間。一方面,物價回落有利於刺激消費,在中央提出的提高居民收入、擴大消費需求的政策引導下,政府創造更多職位,並通過補貼中低收入階層、完善社會保障,讓民眾放心消費,改善生活。
另一方面,通縮降價也有利於降低龐大投資計劃的成本,降息還可以降低資金成本,從而為「保增長」提供有利條件。另外,張立群認為,從目前一些經濟數據看,環比數據有所回升,說明中國經濟已從底部開始復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