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卓茂文(右)稱,亞洲銀行未來對國際金融社會的影響力將加大。旁為傅爾高。 本報記者張偉民 攝
【本報訊】(記者 涂若奔)雖然金融海嘯令全球銀行業均遭受重擊,但外資大行普遍仍較看好亞洲銀行業現狀。羅兵咸永道金融服務業主管(中國及香港)卓茂文昨日指出,相較於歐美國家而言,亞洲金融機構在風險管理上明顯表現較佳,多數銀行仍能維持8%的資本比率要求。不過受大環境影響,這些銀行的資本基礎及股東價值亦難免被削弱,總體經營狀況更陷入低潮,目前仍難言是否能較快復甦。
中國發展狀況起主導作用
卓茂文昨日於記者會上表示,亞洲金融業界在本次金融危機中,從西方國家汲取了不少實質教訓,在風險管理方面更「上了重要一課」。但全球經濟狀況仍未見好轉跡象,亞洲銀行業短期內的前景仍不明朗,未來是否能較快復甦,就要視包括中國內地在內的重要經濟體的發展狀況而定。總體而言,他稱透過本次危機,亞洲正廣泛參與環球經濟政策及監管措施的制定,未來對國際金融社會的影響力將不斷加大。不過銀行仍需進一步加強風險管理,勿過分依賴歷史數據,今後應在壓力測試方面作出更多準備,並且要密切留意資本水平。
銀行經營模式回歸傳統化
在被問及亞洲銀行會否繼續對外併購時,卓茂文持肯定看法,指多數銀行仍會專注於跟隨客戶的貿易流向而投資,特別是中國內地,國有銀行整體仍屬健康水平,將來應會多向外投資天然資源,以確保內地的生產及經濟增長。
全球經濟核心將西向東移
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金融服務業主管(歐洲)傅爾高則指出,由於世界各國政府均直接向商業銀行注資並持股,未來有可能會增加對市場干預,對金融機構的監管將進一步收緊,務求達致「零風險」。而銀行則將改變過去推出多種投資產品的經營模式,回歸簡單化及有較統一標準的傳統模式。另外,歐美各國為了推行救市措施,已面臨沉重的財政壓力,今後或有可能增加向金融機構徵稅,令一些機構將業務基地轉移,故他預料,全球經濟及資本市場的權力核心或將由西方轉移至東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