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輿論認為外省勞工對廣東經濟作出貢獻,若在經濟危機時限制外省勞工就業於理不合。
日前,九三學社廣東省委集體上交提案建議廣東適當限制外省民工以保本省就業,此舉被輿論斥為「地域歧視」。有專家稱,這種建議抹殺了外省民工多年來對廣東經濟作出的貢獻,不合情理更不合法。
廣東省「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級學術帶頭人、九三學社的王衛紅說,可以對省外勞工增加收費。通過適當限制外省勞工,減輕廣東人口、財政、治安等方面的負擔。她說,每年有約240萬的外來勞工子女在廣東省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僅校舍建設每年就要投入100億元左右,另外至少需要10億元的教工投入,而這只是粗略統計的數字,這對省政府財政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輿論指不合情理不合法
這些說法一出街,就遭到很多輿論反對。有評論稱,該提法首先不合情理,「我們不能在需要農民工作貢獻的時候就千方百計留住他們,甚至在遇到民工荒時開專車專列去接外省勞工,在碰到經濟危機的時候就撒手不管,給人的印象就是卸磨殺驢。」其次也不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第三條規定,勞動者依法享有平等就業和自主擇業的權利;第二十五條也明確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創造公平就業的環境,消除就業歧視。
鉛筆經濟研究社理事鄒嘯鳴則說,為居民提供就業機會的主體,是企業而不是政府。政府在其中不過起一個制度協調作用。地方政府首先為地方居民服務的職責,絕不能跟憲法所賦予的全體公民權利平等的原則相衝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