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左)與中聯辦副主任李剛出席座談會。
【本報訊】經過悠久歷史的沉澱,河南擁有非常豐富的文化資源,但如何把這些文化「原料」轉化成文化「產品」,卻絕非單靠時間沉澱就能夠實現,而需要發展文化產業的戰略思維、長遠規劃和實際舉措。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昨日出席本港傳媒高層座談會時表示,河南省近年全力實現從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的跨越,通過把傳統文化再包裝,並努力形成文化產業化,再藉著「借船出海」的行銷策略,把文化產業推向國內外的大眾市場,成為河南產業發展的亮點,其中《少林武魂》登陸百老匯便是最佳的範例。
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日前率領河南省的政府、文化、旅遊及商務4個代表團,來港出席「中原文化港澳行暨豫港投資貿易洽談會」。徐光春在與本港傳媒高層座談時,全面介紹河南的最新發展情況和未來發展戰略,當有傳媒高層提出有關河南文化產業近年的發展狀況時,他表示,河南是文化大省,內地不同的文化都匯集在河南,但要實現從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的跨越,重點是要把傳統文化進行包裝,包裝成為大眾所接受的文化產品。
《少林武魂》功夫文化亮點
他說,河南近年在這方面進行了很多成功的嘗試,文化產業的發展勢頭非常好。他特別以《少林武魂》為例介紹說,少林武術是河南的一個傳統文化,但「如果純粹地把武術搬上舞台,根本沒人看的,那只是武術比賽,需要按照嚴格的套路,做錯了是要扣分的。」他說,雖然有人可能認為《少林武魂》是表演形式下的武術,並非真正習武的武術,但「我們說這就對了,我們的角度是要推廣功夫文化,在武術的基礎上,進行發掘、豐富,甚至有某些的演變,使之成為一種新的文化,這就是我們講的『功夫文化』。」
他續說,在國內外已巡演了數百場的《少林武魂》,走的其實就是文化市場化和產業化的道路。在這個過程中,劇團也要改變思想,從演出節目擴展到生產節目,把節目的表演專門化及市場化。
文化產品從內地市場走向海外,《少林武魂》實現了中國人首個百老匯的原創劇演出。徐光春透露箇中的奧妙,是使用了「借船出海」這一招。原來,《少林武魂》由嵩山少林寺武僧主演,但同時與上海一家演藝公司合作,利用他們的「船」、即他們的海外渠道,終讓《少林武魂》走到了美國的百老匯。
動漫產業 海外合作見成果
在新的產業文化潮流中,創意文化是受到高度重視的一環,徐光春說,河南這些年在創意文化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特別是動漫產業,現在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如《獨腳樂園》、《小櫻桃》等動漫產品,都是與海外合作的成果。同時,河南省正研究搞文化產業示範區,現已確立了8個不同文化產業發展,給予一定的政策和條件,促進他們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