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圖:本報記者 安琪(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採訪那天,何世柱準時出現在約好的午後三時,帶著他一貫的友善謙和的微笑。在他的辦公室一坐下,從打開話匣子到結束起身,才發現外面竟已是暮色沉沉了。健談的何世柱從他兒時的父輩教誨講起,一路穿越時間長河,來到眼前香港經濟動蕩下他的工作與思考。今年恰逢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六十周年,聽何世柱娓娓道來他與共和國交織的點點滴滴,便彷彿一同走過了那一段歲月。家風謙厚的何世柱一直強調父親在他生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亦教會他祖國的深刻含義。對那里程碑似的25年全國政協委員歷程,他談得最多的是肩負的任務與責任、國家的成長與發展,以及一個個改變民族命運、影響民情民生的議題與任務。
自己肯學敢試 多得長輩提攜
十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二、男孩中排行大哥的何世柱承父願由學醫轉投建築系,20幾歲時便加入其父創辦的公司,在工商界亦開始嶄露頭角。提及往事,何世柱笑言自己真的很幸運,「多虧前輩器重,22、23歲便成為東華三院的總理,用了5年做到主席,怕是史上做到主席位最後生的吧」。但幸運背後也有一番道理,之前社會組織裡的多是年紀較大的事業成功人士,往往英文不強,又較不願再四圍走動,何世柱作為肯學肯幹的年輕人,則獲得了寶貴的經驗和拓展人際網絡的機會。提及在那裡服務的幾年,何世柱坦言經歷了很多挑戰也面對了很多阻力。「曾經政府希望我們向病人收費,但是按照會章,三院是免費醫院和慈善機構,即便有一些收費項目,但基本的門診和住院是不應收費的。當時我據理力爭,雖然經歷了一些波折,總算沒有讓三院失掉自己的立場」。如今說起這些舊事,何世柱神情仍不免嚴肅起來,語氣激昂但篤定。
受父親影響 堅拒入英籍
何世柱多次提到,父親何耀光在他的成長尤其是對祖國的認知上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父親一直都對國家的未來抱著非常堅定的信心,這也影響我對於祖國的認同和信念。」97年香港回歸前,時任立法局議員的何世柱受到英國政府邀請加入英籍,他不僅毫不猶豫地回信拒絕,更要求仔女均不加入英籍。甚至今天提到這件事,他直用「不中意」和「反感」這樣的字眼形容當時的心情。「黃皮膚不改得白,鼻不改得高,作為中國人要實實在在接納和維護自己的身份。」
任職多個公職 日益親近祖國
如果說父親的教育是潛移默化的,何世柱自己也逐漸對祖國有了更親近更直觀的認識。70年代,在霍英東的建議和協助下,何世柱組團參加了廣州交易會,之後更多次帶團前往北京與國家建築部部長等見面交流,與祖國有了進一步的接觸和認識,之後更任職中華總商會副會長。「那時已是改革開放前後,國家改變的迫切已經可以感覺到,而我已經開始著手開辦福利建築公司,趕上了好時機,接到很多大工程和划算的生意。」
除了27歲出任東華三院主席,何世柱還曾經擔任南華體育會會長、新生精神康復會會長,職業安全及健康局主席、香港建造商會會長等無數社會公職。他認為是當時社會環境和市民給予的這些機會,言語中充滿了謙遜和感恩,「這些機構外國人居多,而我身為香港人,市民會自然產生親切信任感,可能也是因為這樣,我任職社會服務聯會主席中途曾經離開,但又一次一次被選了回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