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觀全球,規模最大的主權基金主要為阿聯酋、科威特、迪拜和汶萊等石油輸出國所有。以總體而計,一般相信這些基金有三分之二的收入來自石油。由於其來源多來自自然資源出口或外匯儲備的盈餘,曾一度被歸類為「石油和自然資源基金」。
不過,事實上,兩者的具體投資方式迥然各異;一些主權基金致力於追求資產多元化,以便將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以投資較為保守的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為例,一直採取較傳統的資產管理策略,即持有債券、美元及其他主要貨幣,以及持有公司股權。而坐擁2,000億美元的中國投資有限公司(CIC)和澳洲鐵礦商Fortescue Metals Group等財力雄厚的基金,則通常會買入擁有重要「硬」資產的公司戰略性股份。
出於「資產多元化」的投資考慮,多數主權基金都避免對石油及大宗商品進行直接投資,以減少對其的依賴。當然,倘若有跡象顯示經濟復甦或油價逆轉跌勢,將會促使這些基金將更多資金配置到石油等替代性資產中。
美元轉弱 美債收益難保值
有分析指出,美國國債收益率過低,是主權財富基金迅速發展的重要刺激因素。過去,無論是產油國還是貿易順差國,大多以購買美國國債作為主要投資和保值方式。但隨著美元近年來不斷貶值,投資美國國債的收益已不如從前吸引。外匯儲備大國轉而把外匯儲備轉換成投資基金,投向風險較高,但收益更高的資產,以達保值、升值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