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啟樂 上水風采中學
教育自由講 近日中學校長碰頭談到的一件苦惱事,便是新學年的教師編制,較今學年再減少1至3名。事緣周前接到教育局通知,要計算新學年班數及相應教師人手數目。新年度是三三四制的首年,人力計算用上新公式,其中最要害的是:過往沿用教師總數後小數位計算為一個老師,現時則以現金津貼代替。此外,取錄較多能力稍遜學生的學校可增加數名額外教師,現亦以現金津貼方式計算。其結果是每間學校也少了1至3名常額教席。
以一所31班英中為例,現在老師59名,新年度只得57名,另加0.5名的現金津貼,共少了兩名老師,到新學制全面落實後共30班,只得55名老師及0.5名現金津貼,老師人手緊絀更為嚴重。其他中學亦有相類情況。
新舊制重疊壓力
未來三數年將是中學最艱難的時刻。縮班殺校趨勢加劇之外,要面對新舊制重疊的壓力,老師要兼教3個課程(會考、高考及新文憑試);部分教師更要轉型,從其他科目改教通識科,同時亦須應對教學語言微調的轉變,例如應考英文國際測試以符合用英語施教條件,也要預備中、英教材。在這種情況下,中學的人手竟然不加反減,實在於理不合,也無助有效落實新學制。
學校管理層不忍老師工作超重負荷,想方設法尋求資源,增聘合約老師,一方面是消耗精力,難以聚焦於課程管理,另一方面是合約老師眾多,流失率高,歸屬感低,削弱教師團隊整體士氣!
節省開支何處去
據教育局向立法會呈交的文件顯示,過去5年中學共縮減367班,節省1億5千多萬元,而未來縮班趨勢更會加劇,意味節省開支數額倍增。未知現時已省開支用於甚麼方面?應否全數用於中學上面?
學界訴求已有共識,就是教育當局應體恤教師的艱辛情境,改變嚴苛的教師人力計算方法,例如一律以1班比2位老師計算(標準班數是30班,即有60名常額老師),讓校長成為實實在在弄好「新學制」這道菜的巧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