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本報駐四川記者:徐家強
說到中國的石刻藝術,許多人都會聯想到重慶的大足石刻,而在四川東部的安岳縣境內,現有盛唐至北宋末近400年間造像,且保存較完好的中國佛教與道教混合的石刻造像約10萬身。它的開鑿時間比大足石刻早200餘年。其代表作之一的紫竹觀音(見圖),製作精美,被著名英籍作家韓素音稱為「東方維納斯」。
安岳縣隸屬四川省資陽市,人口158萬,是川東典型的丘陵農業大縣,盛產有「果中珍品」之稱的檸檬,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七成以上,記者近日應邀參加該縣首屆檸檬花節,在感受萬畝檸海花飄香之餘,更想一睹久養深閨人未識的安岳石刻—紫竹觀音。
記者來到距安岳縣城東南40餘公里的石羊鎮附近山上的毗盧洞,該洞始創於五代天福年間(公元936—944年),是五代至北宋時期川中佛教密宗的主要道場之一。由觀音堂、千佛洞、幽居洞、毗盧道場、蓮花台等組成,有造像465尊。
背倚紫竹而得名
記者看到,觀音堂內雕刻的「紫竹觀音」,懸坐於凸露的峭岩石窟之中。背倚浮雕的紫竹和柳枝淨瓶,頭戴富麗華貴的貼金花冠;蛾眉上豎,鳳眼下垂,直鼻微隆,朱唇略閉;上身穿短袖薄紗,袒胸裸肘,臂戴膀圈,瓔珞像隨身而瀉的金色瀑布,網墜於胸腹;下身長裙薄如蟬翼,緊貼於腰腿之間,衣裙飄逸,富於動感,雖距今一千多年,仍然色彩艷麗,神態逼真。
當地導遊告訴記者,石像刻於公元930年,是全國少有的北宋石刻藝術珍品。紫竹觀音,因背倚紫竹而得名,像高3米。她坐在一張3米長的弧形荷葉上,上身稍左側;左手撫撐葉面,右手放在膝蓋,五指自然下垂;一雙秀麗的赤腳,左腳懸於蓮台,輕輕踏著花蕊,右腿彎曲上翹,腳踏蓮葉,故人們又俗稱她「蹺腳觀音」。其背後兩側刻有南海普陀山的紫竹林和觀音「經變」故事。
「蹺腳」造型世無雙
紫竹觀音側身蹺腳的形象,突破了千手千眼端坐蓮台或持瓶渡海的觀音造型定局。此種坐像的觀音在全世界也是唯一的。對於這種坐態,後人有兩種解釋,一種是紫竹觀音彷彿就是一位丰姿綽約、溫柔瀟灑的妙齡女郎。她既具少女的嫵媚,又具女神的儀容,世俗風味極濃,所以又有人稱她為「風流觀音」。而另一種認為是她右足蹺起,左足踏在蓮花蕊上,鳳眼下視,好像在觀賞水中漣漪,怡然自得。被人稱為「東方的阿芙洛蒂德」。
導遊還告訴記者,安岳縣始建制於北周建德四年(公元575年),古稱普州。公元前48年,朝鮮半島東南端的駕洛國(今韓國金海市一帶)金首露王(韓國金姓始祖)迎娶了一位佳人,她自稱是阿渝陀國(今印度境內)公主,叫許黃玉,其祖籍就是四川安岳,現在有許多韓國人到安岳尋始祖母蹤跡,都會參拜紫竹觀音,希望通過紫竹觀音依稀看到始祖母美麗的容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