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蘇聯為珍寶島事件付出沉重代價。圖為蘇聯軍眷哀悼死難者。
——珍寶島事件揭密
珍寶島事件後,中蘇邊境衝突並未結束。1969年8月,在新疆裕民縣巴而魯克山西部的鐵列克提地區,中蘇之間爆發嚴重流血衝突。據劍橋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稱,蘇聯仍借製造衝突壓中國妥協。
直到1969年9月11日,蘇聯政府總理柯西金從越南河內參加完胡志明葬禮,在北京機場與周恩來總理舉行政府間談判,之後,事態逐漸好轉,流血衝突才算告終。1991年5月19日,中蘇簽署協議,邊界按烏蘇里江主航道劃分,珍寶島劃歸中國。1997年中俄東段邊界劃界完成之後,珍寶島從法律上完全歸屬中國。
中、美、蘇三角變局
以珍寶島事件為標誌的中蘇軍事對抗,使得中蘇兩國都付出巨大經濟、社會代價。不過,中國外交路線卻因此急劇轉變,開始放棄意識形態劃線。之後中美修好,使得中、美、蘇戰略大三角大變局。有俄羅斯學者認為,中、美合作曾為「解體」蘇聯做出貢獻。然而1975年越南建國後,反與之前反美盟友—中國為敵,並充當蘇聯地緣政治工具,對周邊國家表現出侵略性。
蘇聯則在蒙古、中亞、遠東、東南亞方向對中國全面實施戰略和軍事壓力,這種態勢持續了將近20年,直到戈爾巴喬夫執政末期才結束。如此長時間的對抗也使蘇聯的國力受到很大牽制。1979年12月蘇軍入侵阿富汗,遭遇了類似美軍在越南的命運。這期間,中國一直強烈要求蘇聯消除影響中蘇關係正常化的「三大障礙」:從蒙古撤軍;從阿富汗撤軍;令越南從柬埔寨撤軍。
人民心底仍留陰影
珍寶島事件對蘇聯國民來說,潛在的「中國威脅」似乎是一場噩夢。1973年9月5日,蘇聯持不同政見者索爾仁尼琴發表《致蘇聯領導人的信》。信中指出:在10年到30年內,蘇聯面臨的主要危險是與中國的戰爭,戰爭使蘇聯失去6,000萬人口,而且都是最優秀的人口,戰後俄羅斯民族將不復存在。雙方為了爭執是「列寧著作533頁寫的是真理、還是中國方面斷言的335頁寫的才是真理」爆發戰爭,顯然不值得。
1991年至今,一些俄語國家對中國的消極觀念,仍體現了中蘇對抗時期的遺風,而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某些反華言論,仍用「中國威脅」來嚇唬俄羅斯政府和國民;反過來,蘇聯對中國咄咄逼人的高壓態勢,也曾在中國人心底留下陰影。
需要提及的是:珍寶島事件的蘇方親歷者維塔利.布貝寧後來被提拔為將軍。然而,他在2004年出版的回憶錄《血染達曼斯基之雪》中,為蘇聯一番辯護後仍寫下了內心的惶惑:「能在談判桌前解決的問題,為什麼要打一仗?」(完) ■南風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