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4月13日至17日,國務院三峽樞紐工程質量檢查專家組對三峽工程進行第20次質量檢查。圖為專家組與工程參建各方進行座談。 本報記者孫榮剛 攝
——質檢專家組第20次赴三峽工程檢查掠影
文/記者 向陽
4月14日,天氣晴朗。連日的高溫讓春日的三峽有了幾分夏天的味道。在這樣的時節裡,主體工程即將完工的三峽迎來了國務院三峽樞紐工程質量檢查專家組。這支隊伍裡面既有「老三峽」,也有「新朋友」。老專家們在組長潘家錚院士的帶領下,開始對三峽工程進行第20次質量檢查。
作為目前主要的在建工程,地下電站和升船機的施工受到專家們的重點關注。每到一處,專家們不顧年邁,堅持親臨施工一線,獲取最直觀的信息,他們身體力行、細緻入微的工作作風讓人印象深刻。儘管多數檢查組成員參與三峽工程質量檢查多年,對三峽的一切如數家珍,但他們卻依然保持著那份最初的熱情和執著。在這些老專家眼裡,三峽工程像他們的「孩子」,他們嚴謹細緻的檢查,都是出於發自內心的關愛。
地下電站廠房裡,層層樓梯和狹長的通道無礙專家們對盡快到達施工前沿的渴望,儘管年事已高,但老專家們熱情不減,步伐矯健。他們不顧腳下的泥漿和身上的鐵鏽,下到主廠房錐管層檢查施工進展。潘家錚院士一邊結合地下電站混凝土澆築倉面圖查看現場施工情況,一邊認真聽取項目負責人關於施工工藝的介紹,神情專注而肅穆。在壓力鋼管安裝現場,潘家錚蹲下來,用手摸壓力鋼管的焊縫,看焊縫處理得平滑與否。離開安裝現場時,潘院士又詢問了最外側一節環縫的焊接情況。
3號機尾水洞施工現場為了方便專家檢查,專門用木板鋪設了防滑通道,但譚靖夷院士等專家並沒有走相對平坦乾燥的防滑通道,而是選擇了相對濕滑,離尾水洞壁更近「路」,以利於更好地觀測洞壁的開挖和滲流情況。專家們的細緻嚴謹由此可見一斑。
升船機工程同樣吸引了專家們關注的目光。來到施工現場的時候已近中午,氣溫接近30度。頭上是火紅的太陽,腳下是遍佈的積水,可專家們的工作熱情絲毫不減。他們健步走到升船機塔柱糾偏現場,現場觀測、檢查塔柱糾偏混凝土的澆築,並就如何保證塔柱的施工精度進行討論。現場樹立的施工示意圖引起了專家們的興趣,他們仔細查看,記錄下各自關心的內容,並詢問了升船機施工的主要節點控制目標。譚靖夷院士等還對如何保證三峽升船機塔柱的精度誤差提出了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