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李雪穎、劉揚7日電】金融海嘯的肆虐並未阻擋內地與香港的日趨緊密的經貿合作。北京權威人士向本報透露,《內地與香港更緊密經貿關係協定》(CEPA)的補充協議六有可能於本周末在香港簽署,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和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將共同簽署該補充協議。
據悉,港澳簽署CEPA補充協議六的擬定內容中,廣東將被授權繼續先行先試開放多個服務業項目,重點集中在金融、教育培訓和科技創新等領域。
在金融合作方面,廣東有可能爭取在金融改革方面擴大對港澳開放;科技創新方面,廣東擬開放港澳科研機構與珠三角相關機構合作,鼓勵地區與港澳繼續開拓創新平台,並在知識產權方面擬定保護條約,此項開放有可能在佛山先試行;教育培訓方面,擴大對港澳高校及培訓機構的開放,料將在產業培訓方面有所進展,並加強粵港產學研方面合作。
港工總諫開放質檢服務
此外,香港工業總會此前亦曾提出三項建議,包括:容許香港質檢和認證服務機構進入內地;深化開放電訊市場,准許港企在內地開設全資企業,或持有合資企業過半數股權的港企,提供因特網及網絡內容供應業務;深化開放信息技術服務市場。同時,該會建議將開放措施首先在廣東省試行。
當地政府部門專家對本報表示,內地與香港在質檢、認證、電信以及信息技術服務等領域進行合作在理論上是可行的,不過這需要兩地管理部門在管理制度上的協商。
專家:「准入」轉為「落實」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對本報記者表示,以往的兩地經貿合作主要集中在內地不斷降低香港產品及服務的進入門檻等「准入」的階段,這種合作是平面的,而在金融危機衝擊下,兩地的合作將更為密切,合作方式亦應由「平面」轉為「立體」,即從「准入」階段進入到「落實」階段,兩地應更好地對接管理制度,以更好落實協議中的各項內容。
CEPA自2003年6月簽署以來,歷經6載春秋,經過不斷的擴展和豐富,在推動兩地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貿易便利化、專業資格互認等各領域的融合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CEPA共簽署了5個補充協議,內地對香港的開放措施逾200個,除港產品進入內地全面實現零關稅外,香港的銀行、證券、保險、法律、醫療等服務領域進入內地的門檻亦不斷被降低,此外,隨著專業資格互認的實施,兩地專業人士交流日益密切。
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CEPA共為香港市場引入51億港元投資,並為香港居民創造3.6萬個職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