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5月20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人物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設計師陳厚夫 深圳開公司 香港找人才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5-2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優才系列(三)

 1991年,剛從汕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畢業的陳厚夫,拿著深圳戶口,站在十字街頭,面對經濟特區的大興土木,暗暗對自己說,「我現在是深圳人了,以後,這裡就是我的家。」鄭重地完成了從廣東梅縣到城市人的身份轉變。

 他沒有想到,約20年後,他的身份會再次發生改變。

 作為香港入境處引進的首位室內設計領域優才,40歲出頭的陳厚夫,曾三奪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前年更因獲得美國Hospitality Design Awards國際酒店設計大獎而揚名海外。

 深圳、香港毗鄰而居,港人北上,他卻要深入香港取經。

 如今做了香港居民一年有多,當年的激動不復存在,卻更加謙卑。

 陳厚夫不愛聽電話,但卻用QQ。

 他解釋,工作太忙。QQ上的好友名單不多,且主要以高爾夫球球友為主。「我也掛在網上,誰要組織打球了,就在上面給我留言。」越忙越要清靜。

 坐在陳厚夫位於深圳福田區的工作室內,記者看他悠悠地泡功夫茶,南人北腔,說話不緊不慢。心想,這不是深圳的節奏,更不是香港的節奏,不知他如何拿捏。

知己知彼

 在內地室內設計圈中,陳厚夫是個拿獎專業戶,而一年以前,他更憑藉成就分順利通過香港的「優才」考核,但目前有兩件事令他擔心。

 「公司現有的管理模式和香港員工的工作模式之間會不會有衝突?如果他們適應不了,就會影響整個公司運作。」要做香港人的老闆恐怕不容易,「不,應該說去學習,去深入接觸香港的設計師,了解他們的工作狀況。」

 陳厚夫目前的設計公司約有員工30人,屬於中型規模,深圳是大本營。以前持多次往返簽注,一周去香港兩三次,和那裡的客戶開會。然而,香港的公司早就紛紛北上設廠,開源節流,他似乎在反其道行之。

 「我希望借助香港的市場對公司有一個激勵作用,並不是要開一個大公司。香港的設計師,與內地人在經驗和意識上會不同,居民身份可以方便我在那邊找到更好的人選,做公司的補充力量。」 他看重香港與深圳的互動。

 優才身份再續滿七年,便可成為香港永久居民,最大的便利是拿特區護照出入自由。「個人來講,這不是我的目的。現在大陸出國旅遊,也很方便,我不在乎拿了香港身份證讓我到處跑,也沒那麼多時間。」他一再強調,申請,是出於業務考慮。

 公司模式的不同,說大了,就是兩地文化的不同。

 陳厚夫還記得,1996年第一次去香港旅遊,看到現代與傳統的混雜時的驚訝和興奮之情。

感恩深圳

 「在上環一帶有很多老的街道,還有老的做生意的模式,比如仍能見到有人打算盤。有朋友和我講,現在那裡還有人在講價錢的時候,為了不讓外人看到,雙方會在手上套一個東西,類似《非誠勿擾》裡的『分歧終端機』。」

 「還聽說,每年過年有些舖頭會掛紅燈籠,除了有喜慶的意思,其實還表明這家做生意到年底沒有欠款,這種光明正大,這種商業的誠信,讓我很感動。」

 傳統引發記憶,陳厚夫說,在發展越來越快速的現代城市裡,記憶是一種奢侈。

 陳厚夫在汕頭大學念工業造型,畢業後國家不再包工作分配,便扛著背包獨闖深圳,親眼目睹它從小漁村變成大都市。「那時候華強北屬於上步工業區,到了晚上就很安靜。最旺的是羅湖和金都酒店一片,再往西也就沒人了。」

 他的第一份也是唯一份工在深圳裝飾工程總公司做設計師。幹了一年便辭職,受不了朝九晚五的上班模式,決定自己開公司。「我對很多事情都很好奇,那時候總想著要多學東西。」90年代初,「跳槽」還沒流行,「創業」這個詞更沒誕生。

 陳厚夫記性好,記得公司首位客戶是珠海一家百貨公司。

 「那時的珠海更安靜,商場5點開始趕人走,5點半準時下班,電閘要全部關掉,就剩駐現場的小辦公室裡臨時電源讓你開。我當時住工地沒地方洗澡,只能用公共衛生間洗冷水。」那是冬天,陳厚夫的專注全在畫草圖的功夫上。

 「深圳是一個很磨練人的地方,機會還挺多,只要肯努力,還是能得到回報。」他對深圳,心懷感恩。

 2005年4月,陳厚夫受邀參加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舉辦的「深圳 設計 我們——十人十年展」,他的創業經歷與經典案例,成為回顧深圳室內設計「撐起國內高端設計半壁江山」(場刊語)的代表之一。不過,他認為深圳的設計水準所以會走在國內最前沿,對其影響最大的還是香港。「從80年代初期開始,深圳有好多專案已經開始請香港的設計師來做,很早就接觸到比較規範和正統的設計模式和想法。」

貴一定有貴的道理

 不過,香港的人工很貴,生活成本很高,這是陳厚夫擔心的另一個問題。「我大致摸了一個底,其實這些可以通過業務去補償。」他喜歡逛香港的音像舖,「分門別類,種類齊全。」還有買設計專業書,最近還迷上了蔣勳,隨手帶著台灣版《美的覺醒》一書。「這是我在網上訂的,內地買不到。」記者向他介紹香港的二樓書店,他似乎第一次聽說,頗感興趣,坦言對香港的了解還不夠深入。他要做的功課還很多。

 不同於一般廣東人,陳厚夫說,港式流行文化並未對他產生什麼特別影響。他覺得,影視只是表象,要做到對香港的認同,需要更多去看看城市內部的生活。

 「比如我有一位住在上環的朋友,他們家旁邊有一塊地被政府徵用,做什麼呢?原來是變成小花園,種中藥,旁邊還掛著牌子教人認識。這就是從生活點滴出發的一個好創意。」打破常規思維又與生活緊密結合,他覺得,這是香港創意的長處。

 「所以,你說香港生活貴,貴一定有貴的道理,深圳也有貴的。你要有所得當然是要付出代價的。」問起他的所得是什麼,他說,「得到了人生中的一段經歷,又多了一個城市可以融進去。」

 陳厚夫在香港的設計團隊還沒有真正組建,他仍在物色人員之中。除此之外,他最想做的,還是希望能多踩踩香港的街區,發現一個更有血有肉的香港。

相關新聞
設計師陳厚夫 深圳開公司 香港找人才 (2009-05-20) (圖)
大連國際公寓酒店 (2009-05-20) (圖)
香水灣度假酒店 (2009-05-20) (圖)
陳厚夫設計圖 (2009-05-20) (圖)
收集車模和飲茶 (2009-05-20) (圖)
見證了小漁村向大都會轉變 (2009-05-20) (圖)
黃二 死不了的獨行年代 (2009-05-20) (圖)
小檔案 (2009-05-20) (圖)
朱炳盛為海洋生物做說客 (2009-05-13) (圖)
珊瑚普查 (2009-05-13) (圖)
新聞發佈會 (2009-05-13) (圖)
講解工作 (2009-05-13) (圖)
WWF推出的海鮮選擇指引 (2009-05-13) (圖)
從小接觸水生物 (2009-05-13) (圖)
Carl Warner 視覺的盛宴 (2009-05-13) (圖)
為食物搭棚 (2009-05-13) (圖)
仔細看看 (2009-05-13) (圖)
女高音歌唱家饒嵐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2009-05-06) (圖)
人物簡介 (2009-05-06) (圖)
李冠然設計師的公益夢想 (2009-05-06)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人物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