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專家觀點 對於「粵台經貿合作試驗區」的構想,暨南大學區域經濟學教授封小雲認為,這無疑是廣東通過強化粵東對台功能,主動融入海西的策略。她認為,海峽兩岸航運的直通大大縮短了原來需經香港中轉的航程和運輸時間和成本,為粵東承接台灣產業轉移提供了新的契機。封小雲稱,貿易中的自然壁壘主要是指語言障礙,而粵東與台灣地區顯然不存在這一問題,加之文化相近,粵東對台經貿功能的加強,也將使其成為海西「南翼」的重要組成部分。
廣東省社科院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向曉梅亦認為,粵東應充分利用區位優勢融入海西,從而成為廣東對台經貿交流的橋頭堡,在政策機制試點上優先受惠對台開放的新政策。
探索突破行政區劃界限
她特別提到,「去年兩岸實現大三通後,汕頭已經開通直達台灣高雄的航運貨輪,兩地距離只有180海里,僅次於福建的廈漳泉地區,融入海西經濟區將更加有利於發展繁榮粵東和台灣的經貿關係。」
去年底,廣東省出台了《關於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繼續深化改革開放率先實現科學發展的決定》,特別指出,支持汕頭擴大對台經貿合作,參與海西經濟區建設,並明確提出「探索突破行政區劃界限開展經濟合作的新模式」。汕頭市在「十一五」規劃中,也明確提出,「加快融入海峽西岸經濟區,增強汕頭作為東南沿海重要港口的綜合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