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食安中心顧問醫生何玉賢(左)表示,攝入過量反式脂肪會增加患上冠心病的風險,可引致心臟病及肥胖,故建議市民攝取愈少愈好,小童及患有心血管病患者更應減少攝入量。 本報記者曾慶威 攝
【本報訊】(記者 郝君兒)反式脂肪攝取過量,可引致心臟病及肥胖,食物安全中心抽查市面6類共59款食物後,發現3成樣本的反式脂肪含量每百克超過0.3克;包括牛油、食油等油脂類所含的反式脂肪最高,平均每百克含2.3克,當中一湯匙含植物油的人造牛油已達人體攝取量的68%;各式酥皮食品反式脂肪含量亦偏高,一碗酥皮忌廉湯就含有1.6克反式脂肪,成人日飲1.5碗即超標。食物安全中心呼籲業界改良烹調方法及食材,減少反式脂肪含量。
根據世衛及糧農組織標準,成人每日最多可攝入2.2克反式脂肪;日後的食物標籤法將食品所含反式脂肪少於每百克0.3克,定性為「無反式脂肪」。
牛油反式脂肪含量最高
食物安全中心抽查市面包括零食、烘焙食品、快餐食物、點心、奶製品及不含酒精飲品等6類共59款食物。油脂類食品,以含植物油的硬人造牛油反式脂肪含量最高,含11克反式脂肪,以一湯匙約14克牛油計算,反式脂肪含量已達1.5克,一湯匙牛油已達攝取量上限的68%。
烘焙類及快餐類食品中,各式酥皮食品反式脂肪含量最高,一款酥皮忌廉湯連整塊酥皮的反式脂肪含量達1.6克,相等於成人每日攝取量的73%,飲用1.5碗即超標,另一件重84克的吞拿魚酥皮卷,含0.82克反式脂肪,吃3件已超標;含奶及芝士的食品反式脂肪含量亦偏高,例如一件重254克的芝士漢堡包含0.84克反式脂肪,成人日吃3個即超標。
食物標籤法明年7月生效
食物安全中心顧問醫生何玉賢表示,目前國際未就反式脂肪含量達共識,本港亦未有特定法例作出規管,但因過量攝入反式脂肪會增加患上冠心病的風險,可引致心臟病及肥胖,故建議市民攝取愈少愈好,而小童及患有心血管病患者更應減少攝入量。
本港的食物標籤法明年7月生效,規定製造商在預先包裝食品的包裝上標明反式脂肪含量,何玉賢提醒市民選購時要留意,至於非預先包裝食品,他則建議市民多向商戶查詢,自行衡量;他又指出測試100克酥皮的10個樣本中,各樣本的反式脂肪含量介乎0.014克至0.35克,反映部分業界正逐步減少食品的反式脂肪含量。
香港食油業協會表示,食油中雖含微量反式脂肪,但市民不應忽略食油蘊含的多種營養成分,專家亦建議每隔一段時間應轉用不同種類的食油,以達至均衡營養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