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09年8月1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通脹預警升級 中央慎防滯脹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8-0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中央多個主管部門近日紛紛升級對未來通脹風險的預警。圖為商家趕在換季前打折促銷,但難掩價格上漲風險。 中通社

——價格上漲壓力引關注 多個部門預留政策彈性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海巖31日電】儘管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內地的通貨膨脹並不會很快到來,但國家發改委、央行等主管部門近日對通脹風險的預警卻在升級,頻頻對未來價格上漲壓力作出警示,並開始預留一定的政策彈性,未雨綢繆。分析人士認為,有關部門對未來通脹有所關注,適時推出應對措施,旨在防止滯脹、二次衰退等後果。

 央行早在《2009年二季度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報告中就提出,內地CPI將在下半年走穩,且存在反彈可能,未來「輸入型」通脹壓力增加,內需回升,流動性寬裕,令通脹預期有所顯現。

物價變化納央行「微調」參考

 7月30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彭森出席中國價格論壇時表示,未來價格走勢有望進一步好轉……但流動性供應充裕,價格總水平上漲壓力逐漸顯現。這是內地價格主管部門首次預警未來價格上漲壓力。

 央行有關負責人當天接受新華社訪問時也首次提出,將根據國內外經濟走勢和物價變化,對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進行動態微調;同時,針對當前通脹預期有所顯現的狀況,未來需要把物價水平保持在合理可控的範圍之內,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創造適宜、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

 對於兩大主管部門接連表態,三星經濟研究院宏觀組首席研究員馬茲暉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多種推動價格上漲的因素正在積累加強,通脹可能捲土重來。

三大因素掣肘 政策恐現兩難 

 馬茲暉認為,至少三大因素可能引發通脹。第一,銀行信貸和貨幣供應量增長過快,可能成為引起通脹的主要因素。僅上半年,銀行新增信貸即達7.37萬億元,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28.5%,遠遠高於7.1%的GDP增幅。

 第二,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強勁反彈,可能引發輸入型通脹,並向產品線下游擴散。第三,國際金融體系暫時企穩,數萬億美元救市資金可能流入實體經濟,引起全球性通脹。而中國為維護人民幣匯率穩定,隨着熱錢流入,央行就被迫增發人民幣買入外匯,從而增大通脹壓力。

 馬茲暉認為,溫和通脹有助於經濟復甦,CPI上漲2%-4%,有利於刺激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加快經濟復甦。但如果在全面復甦前出現通脹,政府將面臨兩難的政策困境—反通脹必須緊縮信貸,但會打擊復甦,甚至引起二次衰退;而如果出現「低增長、高通脹」,中國經濟會陷入滯脹。

相關新聞
內地客勁蝕10億 金管局介入處理 (圖)
11萬人湧動漫節 炒味濃烈 (圖)
通脹預警升級 中央慎防滯脹 (圖)
深圳四大難題 還看王榮破局 (圖)
地盤工擬圍堵職工盟抗議 (圖)
美衰退見底 次季收縮1% (圖)
自民黨勢危 中美日對話延期 (圖)
澳允熱比婭到訪 中方召澳使交涉 (圖)
中國版iPhone首度曝光 (圖)
鳥巢座椅冠名 戲劇性「賣」變「送」 (圖)
深機構改革啟動 縮減15政府部門
台日戰機與那國島上空對峙 (圖)
王在希:呂秀蓮登陸應無障礙 (圖)
誤注7.6倍量嗎啡 初生嬰中毒險死 (圖)
放榜熱線 財絀不敷需求 (圖)
港股連升五月 市值增5.46萬億 (圖)
英協助他人安樂死或變無罪 (圖)
薛乃印囚終身 12年禁假釋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