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09年8月20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 粵啟動一月業務冷清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8-2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廣東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實行一個月以來,業務量並不多。

 【本報廣東新聞中心古寧廣州19日電】備受業界關注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在廣東廣州、深圳、東莞、珠海開始試點已經有一個多月,但目前的進展並不快。據了解,儘管各銀行都在積極推進相關業務,但業務量並未明顯增加,略顯冷清。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今年7月在上海及廣東4市啟動。啟動當日,廣州、東莞、珠海的銀行與香港的銀行往來業務12筆,資金清算772.44萬元。而當天,中國銀行廣東分行,包括廣州本部、東莞分行、珠海分行共辦理700多萬的業務,同日,中國銀行深圳分行辦理金額達800多萬元的業務。

部分銀行新單量極少

 不過,實行一個多月來,各銀行的相關業務並沒有太大增加。中國銀行廣東分行在人民幣結算首日業務達700多萬後,到目前,相關結算額度也只增加了100萬左右,而涉及的企業只有4、5家。中信銀行廣州分行國際業務部經理楊曉光則表示,該行在啟動當天結算業務有十幾萬,到目前人民幣結算額度共100多萬,涉及企業只有3、4家。

 有業界人士甚至稱,有部分股份制銀行在相關業務啟動後,在一些城市的新單量很少。央行東莞分行辦公室主任梁志釗此前透露,東莞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推進一個月後僅完成6筆業務,均為啟動儀式當日。

僅60企業獲准從業

 據介紹,在廣東省政府協調有關部門推薦之後,並經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審核確定,廣東預選了300家具有一定規模且涵蓋了各種企業類型和貿易方式,具有代表性的300家企業參與試點。據了解,試點當天,廣東有20多家企業參與人民幣結算試點。不過,由於審核過於繁複等原因,這些企業中,獲得批准從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資格的企業並不多,目前僅有60來家,廣州僅有20多家。

 業內人士表示,這與300家參與試點的數字還有差距,但確實需要一個過程。從審批的角度來說,涉及了人民銀行,銀監會,國家商務部,稅務總局、海關等6個部委。

 有銀行界人士表示,儘管人行在7月已發佈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目前還沒有一套切實可行的操作細則出來,銀行也是先做起來才逐步完善。

境外客戶接受程度待觀察

 而一些出口企業,因對採用人民幣來結算是否帶來利好還需要時間評估,遂採取觀望的態度。在出口貿易中,目前東盟地區特別是香港、澳門對人民幣的接受意願相對較強,但是其他國家尤其歐美則還需要推動。

 出口企業金鈞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謝明允介紹,一個月來該公司用人民幣結算的訂單只有兩單,涉及金額120萬左右。這與公司這個月的業務量來比較,只佔很小的比例,「廣告意義重一些,至少讓客戶知道還可以有人民幣結算這個管道」,其他試點企業也是類似的情況。

 謝明允認為,一般企業都知道用人民幣結算有規避匯率風險等諸多利好,但還需要一段時間對國家出台的相關政策進行消化,而境外客戶的接受程度也需要時間來觀察。目前人民幣的升值保持在一個相對緩和的區間,而一旦人民幣重新進入升值軌道,相信將對出口貿易利用人民幣結算是一個推動。

相關新聞
兩岸血脈相連 歷劫感同身受 胡總牽掛台胞 (圖)
傾力助台 大陸捐贈已超3億人民幣
援台板房 符兩岸及國際環保標準 (圖)
台環保署今驗板房
國台辦:政治離間令人遺憾
川娃報恩 (圖)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 粵啟動一月業務冷清 (圖)
上海:首日之後僅添兩新單
助中小企融資 國務院組建擔保基金
汪洋促探索深港合作新途徑
內地多個景區門票漲價
季建業獲提名 南京市長候選人 (圖)
浦東機場設綜合保稅區 (圖)
江蘇削減行政收費逾80億
內蒙甘其毛都口岸常年開放
「紅房子」全球售賣被叫停 (圖)
唐僧與美女 (圖)
印欲獨自開發藏南爭議區 (圖)
馬六甲撞船 9大陸船員失蹤 (圖)
文昌航天城清瀾大橋動工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