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根據《通用規範漢字表》,「琴」「親」「魅」等44個漢字將需要「動刀整形」。 網上圖片
國家語委近日表示,教育部決定原則上不恢復繁體漢字,終結了一段時間以來漢字簡繁之爭。不過,教育部隨即出爐了《通用規範漢字表》(徵求意見稿),又引發另一輪爭論。新研製的《漢字表》不僅恢復了51個異體字,還擬對「琴」「親」「魅」等44個漢字「動刀整形」,調整其寫法。對此,有網站進行調查,八成網友表示反對。
據《天府早報》報道,根據《漢字表》,「琴」字左上角「王」字最後一筆由「橫」變為了「提」;「唇」字的廠字頭由半包圍結構調整成了上下結構,「親」「雜」「殺」等字底下的「豎鉤」改為「豎」,最後一筆由「點」改成「捺」……
此外,新研製的字表收入了51個異體字,主要用於人名和地名,其中包括人名中常見的「吉吉」和「淼」。另有6個繁體字也納入漢字表中。
對於「44個漢字寫法可能調整」,在一網站調查中,87.14%網友表示反對,認為此舉純為「窮折騰」。僅有2.69%的網友贊同,認為修改原因有理可依。另外有7.29%參與調查的網友持觀望態度,但「希望有關方面仔細斟酌」,另有2.88%的認為無所謂,「反正現在都改用電腦了」。
逾八成網民批「窮折騰」
其中,網友「蘭花草」反問:「如果真的那樣改,『小』是不是該改成『豎撇捺』呢?」她認為,要改就全部統一,不改就不要動,「一些改一些不改,我們這些都懵了,以後輔導娃娃寫字都有問題。」
據有關部門介紹,此次編製《通用規範漢字表》歷時8年,經過專家全盤考慮、反覆研究才得以出台。
分析指「整形」須方便應用
但是,有內地傳媒分析,「整形」的44個漢字,絕大部分都具有通行度高、易於識別的特點,修改時不能光考慮專家所說的漢字「字理」問題,更重要的要看應用是否方便。《通用規範漢字表》尚在徵求意見階段,44個漢字要不要「整形」,值得有關方面仔細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