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韓國首枚運載火箭「羅老號」昨日下午在羅老太空中心發射升空。但由於火箭推進器二次分離時間稍遲,搭載的衛星無法進入預定軌道。美聯社
──官員稱二級引擎速度不達標 明年將第二次發射
韓國昨天發射首枚運載火箭「羅老號」,但火箭推進器二次分離晚於預定設計,未能將搭載的科學技術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事件對韓國剛剛開始發展的太空計劃造成打擊,韓國總統李明博呼籲將發射失敗作為「轉禍為福的契機」。
根據羅老太空中心公佈的信息,「羅老號」當地時間下午5時發射升空,當時國民歡呼雀躍,但二級火箭與衛星本應在離地9分鐘後的306公里高空進行分離,實際分離高度卻為340公里,導致衛星未能進入預定軌道。
韓國教育科學技術部長官安秉萬在羅老太空中心舉行的記者會上說:「發射後一級引擎和二級固體燃料引擎啟動正常,衛星也正常分離,但未能按原計劃進入目標軌道。」官員指這次發射「部分」成功,將繼續研究,定於明年進行第二次發射。
韓國科學技術院的官員說,「羅老號」搭載的衛星的整流罩有一側未能打開,二級固體燃料引擎的速度也未達到設計要求。此前在「羅老號」升空後,太空中心曾宣佈,「羅老號」在升空3分35秒時成功打開了兩側的整流罩。
李明博:將失敗作契機
韓國總統李明博在獲悉發射結果後說,「羅老號」的發射取得了一半的成功,應將此次失敗「作為轉禍為福的契機」,「更加奮發努力地發展宇宙強國計劃。」
安秉萬說,將與俄方組建調查委員會調查事故原因。在回答記者如何評價俄羅斯方面的工作時,韓國航天研究所所長李柱鎮說,與俄羅斯合作的部分是到「羅老號」一級火箭與二級火箭的分離和二級火箭的點火為止,以上階段都是成功的。
李柱鎮表示:「由於100公斤的科學技術衛星本身沒有任何推進系統,如果未能進入正確軌道,就無法改正軌道。」
「羅老號」曾推遲發射7次
「羅老號」全名「韓國航天運載器」,造價5,025億韓圜(約31億港元),由兩級火箭組成,一級火箭由俄羅斯製造,二級火箭由韓國製造。火箭總重140噸,長33米,直徑2.9米,計劃把一顆重100公斤的衛星送入地球軌道。
「羅老號」工程始於2002年8月,最初定於2005年年底完成火箭製造,2007年10月發射。由於與俄方簽署協議出現滯後等原因,「羅老號」的發射時間推遲了7次。本月19日,「羅老號」最後一次推遲發射,原因是測壓軟件出現故障導致發射程序自動中止發射。 ■路透社/綜合外電消息/新華社/韓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