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文大學化驗本港市面19種中藥材,發現其中近70%藥效不符合《中國藥典》的水平,當中中藥「血竭」的一個樣本,根本找不到有效成分,病人服了藥也無藥效。
葛根主要用來退熱及生津止渴,中大中醫學院研究所測試巿面3間中藥店出售的葛根,結果發現,3個樣本的葛根素含量只有0.32%-0.36%,未能達到《中國藥典》所列的2.4%標準。另外,中大又測試19個提供予中醫診所的藥材樣本,包括連翹、五味子、槐花等,結果顯示,近70%即13個樣本未達標,其中1個血竭的樣本,更加沒有血竭的主要成分。
有專家指,藥材的質量受不同產地或加工過程等因素影響,例如藥材經過浸洗再焗乾,可能令其所含的有效成分減少了,又或在不同時候採收藥材,質量也會受影響,以連翹為例,在果實剛成熟所謂的「青翹」,「連翹」的含量是特別高的,當果實熟透爆開,「連翹」含量已降到很低。
社區組織協會病人權益幹事彭鴻昌稱,藥物療效不足,可能令病情惡化或者是要延長求醫時間。他認為,當局應增撥資源盡快訂立一套全面的中藥材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