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在黃埔軍校時期的葉劍英。
——「特殊」的開國元勳葉劍英
1897年4月28日,葉劍英出生在廣東省梅縣一個普通家庭,原名葉宜偉。梅縣是華僑之鄉,葉劍英的四個伯父都在南洋謀生。1916年冬,19歲的葉劍英輾轉到了馬來西亞西部霹靂州首府怡堡。但是,謀生的日子並不順利,時打時停。正當苦悶彷徨之時,葉劍英得知雲南都督唐繼堯派人到南洋,招收華僑學生入雲南陸軍講武堂的消息。葉劍英順利通過考試,父親和幾位伯父湊了錢,供他回國求學。
曾護衛孫中山脫險
1917年夏,從馬來西亞坐船到香港,再經越南海防、河內,取道滇越鐵路前往雲南。很多年後,葉劍英跟女兒凌孜閒聊時提起這樣一個經歷:那時的小鐵路走走停停,經過越南這段路時,鐵路邊上有一華工暴屍荒郊,葉劍英看了極為難過。「父親當時只有20歲,還是一個熱血愛國青年,他後來告訴我們,看到一個中國人暴屍荒郊,無人理睬,他聯想了很多:他是哪裡人?為什麼流落到這裡?他的親人是否已經知道他不在人世……他覺得中國人的命運太悲慘了,處處低人一等,不禁熱淚盈眶。他立志要好好習武,振興中華。」
創辦於清末的雲南陸軍講武學堂,在辛亥革命、反袁世凱稱帝等歷史事件上扮演過非常積極的角色。這所學校也因蔡鍔、唐繼堯、李烈鈞而聲名大震。中共元老朱德也畢業於這所學校。
在這所學校學習炮兵的葉劍英曾豪情萬丈地寫下「把劍長歌氣壓軒」的詩句,他也把自己的名字改成「劍英」。畢業後,葉劍英拒絕了學校派他去南洋招生的工作,回到廣東參加粵軍。1920年加入國民黨,走上了追隨孫中山革命的道路。
1922年6月,陳炯明叛變炮轟總統府時,身為海軍陸戰隊營長的葉劍英率隊護衛孫中山脫險,始終護衛在孫中山旁邊。凌孜說:「他後來和我們回憶,陳炯明炮轟軍艦時,有一發炮彈落到他所在的『寶璧』艦上,把軍艦炸了一個大洞。」
參與籌辦黃埔軍校
1924年,孫中山在蘇聯人的幫助下準備籌辦黃埔軍校。年輕的葉劍英受廖仲愷之邀,成為20位籌辦者之一,並出任教授部副主任,負責編制全校的課程。後來國共兩黨的不少高級將領,都是他當年在黃埔軍校的學生,由此也確立了他在國共兩黨的地位。
葉劍英晚年也向傳記組回憶,當時的廣州政治氣氛活躍,他既讀過無政府主義的克魯泡特金的書,也看了《列寧傳》等左派書籍。在黃埔期間,共產黨組織和人員可以在學校合法存在並進行活動,這使得葉劍英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共產黨人,他也對共產主義的理論有了朦朧的好感。在此期間他曾提出加入中國共產黨,但當時中共內部一些人認為,葉劍英是蔣介石嫡系部隊的高級軍官,需要長時間考察,此事遂擱置下來。(二) ■《三聯生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