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2007年8月,雷士照明與GE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十一年來,在照明行業平均增長速度為20%的情形下,雷士仿似三級跳以年均行業三倍的速度增長,被業界譽為「雷士速度」。然而,雷士快速擴張的行程亦非一帆風順,在初創時期就花錢買過教訓。在佛山的某個展覽會上,吳長江認識了一個燈源供應商,對方自稱來自江蘇,擁有復旦大學的技術,產品質量能與飛利浦媲美。於是,吳長江決定找這家燈源供應商做配套,未曾料到,燈具發出後就有顧客反映:用不到兩個月就壞了。
視質量為生命的吳長江當機立斷,作出震驚公司上下的決定——召回全部問題產品。「這次收回產品直接損失達200多萬元。有職工提出把雷士商標抹去後再銷售,但我斷然否決了」。200多萬元的代價,這對剛起步的雷士來說,無異於大石壓頂,此舉讓雷士元氣大傷。但是,吳長江的置之死地而後生無疑是明智的,由此形成的「召回制」為雷士贏得了市場信譽,訂單紛至沓來,「那年年底的銷售額達到了7000萬元。」
其實,除以「質」服人外,強勢的渠道控制能力亦是創造「雷士速度」的神來之筆。為了展示統一的形象,雷士首創國內照明行業品牌專賣店的銷售模式。當達到一定規模後,雷士又大刀闊斧對渠道進行變革,將專賣店的運營權和管理權下放給當地最大的經銷商(運營中心)。這個傷筋動骨的過程,成功地將雷士的管理壓力分散給了運營中心。同時,運營中心由於獲得更大的市場權力和更多的管理補貼,積極性大增。
如今,遍佈全國各地的36個運營中心支撐起了雷士帝國,吳長江對經銷商很放心。他說,「我用心去對待我的經銷商,我把他們當作是我的弟兄、夥伴。100塊錢的利潤,我讓經銷商拿60塊,我拿40塊。結果怎麼樣?有源源不斷的40塊湧進雷士。正應了那句俗話,「吃虧就是佔便宜。」雷士吃了「20塊錢」的虧,佔了「全國照明行業第一品牌」的大「便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