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化名人訪談錄
文: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 王玨
他是一位丹青高手,創作了大量具有史詩風格與牧歌情調的歷史畫及少數民族風俗畫,成就斐然,蔚為大家;他也是一位教育家,常年挺立美術院校教育一線,為培養畫壇新生力量兢兢業業、勞苦功高;他還是身居中國美術界要職的高官,為繁榮中國美術事業、乃至增強中國當代藝術在世界文化戰略格局中的話語權和競爭力,殫精竭慮。他,就是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劉大為。
約訪多項要職於一身的劉大為,並不輕鬆。他行程匆匆,時間以分鐘計算,逼仄的辦公室內外,站滿了前來拜會的各路來客。但聽聞本報記者前往採訪,他還是欣然安排了會面時間。
言及不日在港舉行的「慶祝建國60周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美術書法精品展」,劉大為談興甚濃。「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活動,在香港大規模展出軍旅書畫家的作品,可讓香港同胞領略解放軍的多樣風采。」他說,港人對於解放軍的了解,很大程度上來自於駐港部隊。12年來,港澳駐軍的良好素質以及威武形象贏得港人讚譽,而本次書畫展,在加強兩地文化藝術交流的同時,亦將透過風格多樣的字墨丹青,展示當代解放軍多才多藝,能文能武的精神風貌。
風俗畫洋溢牧歌詩意
是次展覽,大作雲集。而身為中國美協主席的劉大為,亦將送展自己的得意之作——《巴扎歸來》。「巴扎」是維語,即漢語的「市場」,這幅創作於1999年的作品筆路枯潤相間,墨彩滋乳渾融,描繪了維族民眾趕集歸來的生活場景,充滿質樸濃郁的西域風情。
表現新疆、西藏、內蒙古等地少數民族生活的風俗畫,是劉大為兩大主要創作題材之一。他介紹說,自己去過很多次西藏、新疆,特別是自幼在內蒙古成長,草原生活長達20多年,那些恬淡醇厚的少數民族風土人情,成為他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
其中,美麗的蒙古草原對他影響最深。那裡,有水草豐美牛羊成群的牧場,陽光燦爛雲腳低垂的藍天,星空萬里銀河碧落的夜空,劉大為用嫻熟的工筆人物畫,描繪了這個遊牧民族漂泊寧謐的遊牧生活以及艱辛甘甜的勤勉勞作,不論是描寫三口之家放牧休憩場景的《馬背上的民族》,還是塑造茫茫沙漠上蒙族少女微笑的《漠上》;也不論是刻畫霜染鬚眉的琴師在側耳傾聽馬頭琴回音的《草原上的歌》,還是捕捉訓練幼童單騎放牧充滿動感形象的《雛鷹》,都滿溢茈L對少數民族的深情。
他的風俗畫中,不僅各族人物形象相當出色,馬、駱駝、犛牛、毛驢、犬、羊等動物形象也刻畫得異常精彩,尤其他獨創的駱駝樣式已成為其繪畫絕技和作品標誌之一。像當年人稱「白石蝦」、「悲鴻馬」一樣,劉大為在圈內被譽為「駱駝劉」,駝畫力作,還曾被原國家主席江澤民作為國禮饋贈給日本首腦。
偉人畫呈現史詩風格
除少數民族題材外,劉大為的另一大類創作題材是塑造中華民族偉人、英雄形象的歷史畫。1991年劉大為為塑造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而作的工筆畫《晚風》,被公認為當代中國歷史畫創作的典範,同時也被鄧小平長女鄧林認為是畫她父親最像、最好的一幅作品。畫面以庭院的幾棵巨樹背景,擷取偉人閒暇在庭院讀報小憩的場景,以一種晚風中純樸的詩意捕捉這位偉人的心境,突出了世紀老人的從容神態和堅強意志。
另外,他的《高山仰止》(1982)、《華山救險》(1983)、《東渡》(1985)、《小米加步槍》(1987)、《艱苦歲月》(1992)、《黃河謠》(1996)、《人民的好總理》(1997)、《人民軍隊的締造者》(1997)、《人民公僕》(2001)、《過草地》(2006)、《朱德與史沫特萊》(2007)、《不畏蜀道難》(2008)等一系列中國現代和當代題材的歷史畫作品,塑造了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中華民族的一代偉人和中國工農紅軍、八路軍、人民解放軍戰士的英雄形象,呈現出史詩般的質樸厚重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