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水環境污染,已日益成為公眾關注的熱點。根據廣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的調查,在河網密佈的珠三角地區,因為水污染嚴重,近四分之一的受訪者不以城市自來水為飲用水源。就廣州而言,全面推進水環境治理已有10年,但從相關調查的結果來看,效果並不理想。為此,從今年開始,廣州計劃到明年6月底投入486億元進行污水治理,相當於一天投入一個億,而廣州2008年的財政一般預算收入也就是622億元,因而治水可謂已「舉全市之力」。然而觀乎往績,我們對廣州未來交出的答卷,難抱很大的信心。
目前,我國的水環境治理強調用工程與技術手段相結合,卻忽略了管理制度的建設與完善,忽略了源頭上的節水減排和「水陸聯動」治理,所以即使興建污水處理廠,卻也未能標本兼治。如果我們的水污染治理不擺脫「先污染,後治理」的傳統治理模式,那麼錢投入再多,也可能只是打水漂。巨額投入,難換來神州清流。 ■古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