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昨日三讀通過《09年入境(修訂)條例草案》。新修訂的法例訂明非法入境者,包括尋求庇護的難民在等候甄別期間不可以工作,違例者最高罰款5萬元和監禁3年。政府迅速修訂入境條例,並得到立法會的配合,堵塞了尋求庇護的難民在等候甄別期間可以工作的漏洞,向有意非法來港人士發出強烈信息。另一方面,當局還須加快對已來港人士的甄別,並尋求內地支持加強邊境堵截,以有效防止偷渡潮。
今年3月高院裁定持「行街紙」的非華裔人蛇並非「非法逗留」,打工亦不能以「違反逗留條件」而被檢控,結果誘發更多的人偷渡香港,目的就是持「行街紙」打工。本港作為一個開放自由的國際化城市,注重人權法治、人道主義的價值觀,有擔當「難民收容所」的傳統,這是香港為維護自身國際形象而付出的代價。南亞地區局勢動盪,生活水準遠落後於香港,受非法入境也可在港打工的消息誤導,刺激了當地人來港意慾,再加上本港本來就有大量南亞裔人士定居,南亞裔非法入境者容易得到幫助。然則,非法入境者在港打工不受約束的情況延續,勢必鼓動南亞及其他國家的非法入境者蜂擁而至,令香港面臨嚴峻的挑戰。此次入境條例修訂草案在立法會獲得順利通過,沒有節外生枝,也反映議員意識到非法入境者源源不絕湧港的危害,為香港的整體利益着想,有必要盡快填補法例的漏洞。
雖然入境條例修訂成功,減少了非法入境者偷渡來港的誘因,但並不意味着從此萬事大吉。目前在港逗留的非法入境者達6000多人,當中大部分並非政治難民,這些人在新例管制下不能在港打工,僅靠微薄的難民救濟金度日,終日無所事事,很可能成為本港治安的「定時炸彈」。政府既要密切關注這些非法入境者的狀況,以免對本港社會穩定造成衝擊,更重要的是加快難民身份甄別,將藉政治庇護為名、打工為實的非法入境者盡快遣返,才能減輕社會負擔,消除治安隱患,同時更有效地宣傳本港並不容許偷渡、打黑工的法律信息。進一步加強與內地執法部門合作堵截,擴大邊檢巡查,嚴懲偷渡蛇頭,阻止謠言散播,都是遏止偷渡潮的有力手段,當局更加不可鬆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