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亮亮 鳳凰衛視評論員
一家英國報紙7日這樣寫道:「要知道在埃及旅遊勝地沙姆沙伊赫舉辦的會議最重要客人(溫家寶)有多大影響力,只需要數數前來與他會面的非洲政要的人數就夠了——遠遠多於出席任何一次非盟會議的人數。」
這個導語寫得很出色,從這個角度反映了中非論壇的盛況和非洲各國領導人對於中國領導人出席會議的重視與期待。
溫家寶代表中國政府宣佈,在未來3年將向非洲國家提供100億美元的優惠貸款,並宣佈中國將取消最貧窮的非洲國家的政府債務。這是非洲期待的好消息,也引起西方媒體的熱議。
一些西方媒體指責中國在非洲「掠奪自然資源」、「建立新殖民地」、「支持非洲的獨裁政權」,然而非洲國家並不這麼看,一些西方媒體也開始有所反省,因為一味用酸葡萄心理抱怨和指責中國,對改善西方在非洲的形象並無助益。
西方的問題在於還是高高在上俯視非洲,骨子裡還是用昔日殖民地主子的眼光來看待今日的非洲,用西方的標準來要求非洲與中國;中國不干預非洲國家內政,不對非洲國家頤指氣使,與一些西方大國的做法截然相反,兩相對照,西方與中國在非洲的影響此消彼長,也就毫不奇怪了。
美國《時代》周刊的看法比較客觀:中國在非洲的戰略是有遠見的,不僅是要開發非洲的石油與礦產,「北京高瞻遠矚,忙着在非洲頗具潛力的消費市場站穩腳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