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昨日率領兩名高官及13名醫護界代表,帶頭接種疫苗,向全港市民作出示範。在第二波甲流疫情開始蔓延的情況下,世界各地民眾爭先恐後接種疫苗,本港市民卻反應冷淡,有些人甚至產生「不接種好過接種」的錯覺。這將對市民的生命健康和社區防疫構成嚴重威脅。當局有必要展開更加有效的宣傳活動,讓市民尤其是五類高危人士明白不注射疫苗對自己、對家人和對社區所蘊藏的極大風險,讓市民認識接種的迫切性和公民責任,盡快接種疫苗,以加強對甲流第二波的防範。
為抵抗甲流第二波衝擊,世界各地正在密鑼緊鼓地展開疫苗接種行動,歐美、中國內地接種的人數均超過數千萬,疫苗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反觀香港,儘管當局一再提醒甲流高峰即將來臨,公眾應盡快接種,下周一起可為五類高危人士安排免費接種,但預約的個案僅得數百例。本港市民對接種疫苗的態度與外地人士形成強烈反差,主要原因是甲流發作以來,本港一直嚴密防疫,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至今死於甲流的患者只有40多人,市民並未感受到甲流的殺傷力,反而因為接種疫苗產生副作用乃至死亡的消息言之鑿鑿,接種的負面影響被放大,令市民對接種產生不良後果的擔憂強於防疫作用,以致顧慮重重。
實際上,甲流的危害不可輕視。美國由於前段疏於防範,甲流疫情急轉直下,死亡人數已超過1200多人,民眾不惜通宵達旦冒着嚴寒輪候接種疫苗。內地更爆出兒童感染甲流出現腦炎等併發症,一時人心惶惶。本港還未開始實施接種,已有不少海外和內地人士主動向本港的私家診所預約接種,反映疫情不容低估。特首、高官和醫護代表「身先士卒」示範,以示安全,向市民大派「定心丸」。港人若還意識不到接種的重要性,改變對接種疫苗的抗拒心態,未免「身在福中不知福」。
香港人口稠密,容易傳播疫症,禽流感、沙士的慘痛教訓記憶猶新。接種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甲流方法,為減低個人染病機會,保障家人、同事以及其他市民的健康,為人為己,市民都應該積極接種疫苗,這也是為提高社區防疫效果應盡的公民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