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校長譚煥玲(左二)帶領逾百年歷史的崇真小學暨幼稚園走向新的里程。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本報訊】(記者 彭美芳)1897年創校的崇真小學暨幼稚園,今年踏入112年紀念,學校歷史悠久。該校校長譚煥玲表示,辦學團體未來將斥資5千萬元,改建現時校內一座兩層教室為6層活動大樓,初步預計5年後投入服務。該校的小學部分為國際及本地課程,現時有合共60名內地普通話教師及外籍英語老師分別任教中英文科,以助學生更好掌握語言。
5千萬建校 不轉嫁學生
該校未來預算投資5千萬元,建立全新的活動大樓,其中包括舞蹈室、運動專用課室,也有展覽廳,以擺放校友提供的展品。譚煥玲指出,活動大樓預計於2015年建成,辦學團體現正籌募經費,但承諾不會加學費,強調造價會由辦學團體及校方負擔。
課程互補不足 重視語言
現時學校分為國際部及本地主流課程。國際部在04年起,採用全英語教學,並由外籍老師擔任班主任,除中文科及數學科外,所有學科都由外籍老師教授。每名小學生必修日文或法文,成為第三種語言,以保證其在將來升學及就業有更好出路。譚煥玲指出,國際部的課程結構中,6成是主流課程,其餘4成為IB課程,互補不足,但譚無意把學校變身成國際學校,因為畢業生主要銜接本地中學課程。
崇真小學現時有約9成學生是本地學生,學校為提升學生的英語及普通話水平,聘請24名外籍英語教師及36名內地普通話教師為班主任。學生每天須以這兩種語言作日常溝通用語,而本地老師也可選擇個人與學生溝通的語言,當老師掛上紅色名牌繩,學生要用普通話對答,若老師配戴黃色名牌繩,學生就要向老師說英語。
7成升讀聯繫中學
崇真小學的畢業生可升往位於深水埗的直資學校基督教崇真中學。譚煥玲表示,每年約有7成學生升讀該校,成績不俗。兩校源自同一辦學團體基督教香港崇真會深水埗堂,均重視學生的德育發展,故家長較放心讓子女升讀聯繫學校。
譚煥玲的博士論文分析了幼稚園家長為子女選讀小學的要求,發現不少對名校趨之若鶩,但家長最終選取校風較好的學校,反映他們重視德育,故她特別重視品格教育,從宗教、日常生活中建立學生的良好品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