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月12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聲光透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張愛玲與電影 銀燈下的世故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1-1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南北一家親》

 2009年末的書店暢銷書榜裡,張愛玲的《小團圓》位居榜首。張迷們還在那種「我們都回不去了」的情思中迴轉,學者李歐梵的觀察就顯得適逢其時:張愛玲是蒼涼的,但另一面是世故的。世故裡的喜劇化,非常強烈地體現在她的電影劇本中。

 最近,香港電影資料館藉張愛玲劇本集即將面世之際,舉辦《借銀燈──張愛玲與電影》影展,並按照「原創劇本」和「改編作品」兩部分放映。這些電影,無論是戲裡戲外的時空跨越,還是導演對香港或張愛玲對香港的錯落視角,無不建立起了一種有趣的對話。在此中間,抽象如電影類型的轉變、小說到銀幕的突破,具象如50年代的半山別墅、80年代的半島酒店,甚至明星演員背後的起落,都成為張愛玲在小說創作之外,落入電影「世故」之中不能忽略的部分。

■文:梁小島 圖由電影資料館提供

 與其說是張愛玲與電影,不如說張愛玲與香港電影來得更確切。

 根據資料紀錄,張愛玲自1952年來香港到1956年赴美,4年間為電懋(國際電影懋業公司)共寫了8部劇本,也是她個人的電影黃金期。除了未開拍的《魂歸離恨天》之外,此次影展將放映其中5部。而改編部分,當然少不了許鞍華1984年拍的《傾城之戀》、《半生緣》(1997)以及關錦鵬的《紅玫瑰白玫瑰》(1994)等。無論是戲裡戲外的時空跨越,還是導演對香港或張愛玲對香港的錯落視角,無不建立起了一種有趣的對話。在此之中,抽象的如電影類型的轉變、小說到銀幕的突破,具象的如50年代的半山別墅、80年代的半島酒店,甚至明星演員背後的起落,都成為張愛玲在小說創作之外,落入電影「世故」之中不能忽略的部分。

 「以往讀者在張愛玲的文學作品裡,感受到的是殘忍、無奈和蒼涼,但是她為電影而寫的故事,卻截然不同,非常熱鬧,並以喜劇為主。儘管這可能是大眾娛樂的需要,但它們的藝術價值仍然重要,卻常被人認為張愛玲過了寫作的高峰期。」影展策劃人何思穎對記者說。

中產階級代言人

 當年張愛玲受到好友宋淇的推薦,開始與電懋公司合作,電懋後來與「邵氏」雄霸香港及東南亞的國語片市場。《情場如戰場》(岳楓導,1957)是張愛玲在香港寫就的第一部電影劇本,據說是為林黛度身打造,而林黛則將時尚豔麗和青春任性展示得淋漓盡致。愛慕虛榮的富家女(林黛飾)一方面陶醉在交際場中,被人殷勤地追求和簇擁;另一方面原來心早有所屬,越是淘氣,越是要吸引正派陽光又文氣的表哥的注意,當然最後還是終成眷屬。中產階級的戀愛、婚姻,待嫁/娶青年男女的陰差陽錯、好事多磨,類似的主題和橋段似乎預示了電懋未來走都市輕喜劇的風格取向以及針對中產階級的觀眾定位。

 描寫中產階級生活對於張愛玲來說,可謂駕輕就熟。1947年她在上海的首次「觸電」電影作品《不了情》(桑弧導)講述來上海做家庭教師的小姐和學生家長戀愛的故事,公映後萬人空巷;隨後的《太太萬歲》(桑弧導)儘管仍是描繪上海中產家庭裡太太為挽救婚姻而用心良苦的情感故事,但遭遇卻沒有如第一部那麼幸運。在抗戰的大背景下,張愛玲的「小資產階級趣味」成了被輿論攻擊的靶子。然而,當張來到香港之後,階級鬥爭的環境不再,她對中產生活的拿捏和觀察的敏銳便有了施展拳腳的空間。

50、60年代香港潮流

 曾有日本學者在對比了張愛玲在香港50、60年代創作的電影裡,描繪的「香港人」生活和同時代的日本人的家庭生活之後,發現了張編劇的電影代表了當時香港電影的某種潮流。這裡不妨拿出來與大家分享:

 首先是張愛玲深受美國30、40年代荷里活「神經喜劇」(編注:電影類型,特指劇中出現癲狂、行為怪異的角色,而主題則多為男女的羅曼史)的影響,但也融入了中國家庭的倫理成分。表現出來的,便是電影裡的男女戀愛婚姻基本都是自主的,即便雙方父母會有間隔和衝突,如「南北和」系列的《南北一家親》(王天林導,1962)、《南北喜相逢》(王天林導,1964),兩家矛盾因南北差異而起,但父母的態度實際上非常民主。即便是在當時已步入自由民主的日本來說,仍是非常超前的觀念。

 其次,是張愛玲所描寫的中產階級家庭,無論房屋設施或是生活娛樂已經相當的現代化和歐化。這也是為什麼過了近半個世紀之後,再來看《情場如戰場》、《六月新娘》、《南北一家親》時,記者並沒有感到特別大的隔閡和陌生。歐式的半山別墅、游泳池、裝潢考究的餐廳,甚至飲食習慣都讓記者產生認同。不過,仍有人說張的電影脫離日常生活,卻不妨看成是香港人追求的「理想生活」模式。

銀燈之下的人影

 影展的改編單元,無論在影像和故事層面都變得多元和豐富,到底改編是一種詮釋的藝術。有大家熟悉的侯孝賢的《海上花》(1998),李安的《色戒》算是登峰造極,也有淡出大眾視野的台灣中央影業出品的《怨女》(1988),後者根據《金鎖記》為劇本原型而作。不過,許鞍華的《傾城之戀》,是許導演初試張愛玲之作的處女作品,仍有幾多回味。除了能看到張愛玲的文藝強調與影像語言的努力平衡之外,久違的繆騫人和仍然青澀的周潤發一下子將電影帶回最初的「美好時代」,也是因為《傾》,這位76年獲得「最上鏡港姐」的繆小姐發揮了她的「低頭顰眉」優勢,甚至一度與周潤發傳出緋聞。

 據說,當年許鞍華拍《傾》時,本來選景淺水灣酒店,結果等到開拍時已被拆毀,只好在半島酒店外重新搭了那個見證男女主人公幽會的重要的「牆」;為了符合原著精神,用假花代替書中交代的「鳳凰木開花的季節」。甚至,為了書中僅交代的幾句話,許鞍華1983年去上海偷拍街景。

 也許張愛玲未必視劇本創作為自己重要的創作嘗試,但不能否認的是,她的冷漠也好,蒼涼也罷,也許背後是對世俗世界深深的熱戀和投入,這才有後來者的不斷演繹和挖掘,才能引發戲裡戲外的世俗故事。這是一場和張愛玲有關的精神聚會。

相關新聞
張愛玲與電影 銀燈下的世故 (2010-01-12) (圖)
影音館:《情婦的情夫》– Spanish瘋情 (2010-01-12) (圖)
啟示錄:霓裳篇:淚王子是這樣誕生的 (2010-01-12)
點將台:編劇呂筱華:我的入行之路 (2010-01-12) (圖)
賀歲片各取所愛 (2010-01-05) (圖)
家庭檔:花田囍事2010 (2010-01-05) (圖)
喜羊羊與灰太狼:虎膽羊威 (2010-01-05) (圖)
波西傑克森:神火之賊 (2010-01-05)
情侶檔:全城熱戀熱辣辣 (2010-01-05) (圖)
公主與青蛙 (2010-01-05)
友儕檔:蘇乞兒 (2010-01-05) (圖)
孔子之決戰春秋 (2010-01-05) (圖)
錦衣衛 (2010-01-05)
狼人 (2010-01-05)
寡佬檔:寡佬飛行日記 (2010-01-05) (圖)
情婦的情夫 (2010-01-05)
其他上映: (2010-01-05)
啟示錄:霓裳篇• 楊凡的電影美學 (2010-01-05) (圖)
啟示錄•青春末期病患:然後還有然後 (2010-01-05)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聲光透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