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鄭華哲成為首位獲選為「羅德學人」的醫科生。圖為他在聯合書院前留影。 本報記者任智鵬 攝
——鄭華哲積極服務社會 獲百萬獎學金牛津深造
出色的醫學知識兼技巧、對病人關懷之心,是社會對一個好醫生的期望,而深厚的人文素養,亦可以令醫生角色有更深刻的人性體會,變得與眾不同。去年畢業於中文大學醫學院、現正任實習醫生的鄭華哲,在學業上屢獲獎譽,又積極參與社會服務,曾於暑假赴非洲肯尼亞照顧病患。另一方面,對於古希臘先賢的哲學智慧、莎士比亞經典文學作品,他也如數家珍,展現出獨到見識,更因此成功當選2010年度的羅德學人(Rhodes Scholar),亦是首位獲獎的醫科生。他將獲100萬港元獎學金,下學年起到牛津大學攻讀3年醫科哲學博士,以裝備自己,日後為香港及其他落後地區有需要的病人作更大貢獻。 ■本報記者 任智鵬
自幼立志行醫的鄭華哲,03年於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完成中學課程,並以優異的IB考試成績,循非聯招獲中大醫學院取錄。
沙士疫潮無損行醫決心
當年正值沙士肆虐,社會上惶恐的氣氛,令他亦感受殊深,「簡單咳兩聲,周圍人人都會好驚,醫護人員當然更辛苦了……」不過,那未有動搖他行醫的決心,明白世事無常,令他更加堅定,「做醫生永遠都要面對Crisis(危機),Adversity(逆境)是預見不到的;只要清楚自己的目標,沙士便不是考慮是否當醫生的重要因素。」
牽動全城的沙士,鄭華哲似亦等閒視之;反而實習期間簡單瑣事,卻更能觸動他的內心。雖然實習工作繁重且多只擔當支援角色,他未有機會深入認識每個病人,但那些求醫長者的故事,仍令他印象深刻,「很多80、90歲的老人家,來看病時顯得好辛苦,但卻很樂於與我分享自己年輕時的工作、遊歷,我感到他們每一個,都對社會貢獻了很多」。他又指長者們的態度,令自己深感被信任,「他們很禮貌,對醫生非常尊重;因為信你,很多事會同你傾。」
於近50精英中脫穎而出
學習期間鄭華哲曾獲醫學院院長嘉許狀、醫學院校友會謝婉雯醫生紀念獎學金、聯合書院院長嘉許獎等多個獎項,醫學知識水平出眾;而對智慧與人性體會的追求,令其更見突出。他熟讀柏拉圖與蘇格拉底的《對話錄》,深受當中求知、求真與辨證的精神所影響;在美國交流時他又特意選修英國文學,花了一個學期的時間,將莎士比亞洋洋百萬字的戲劇全集幾乎讀完,只為細讀作品中對人性的細緻的刻劃。正因如此,在羅德學人的多輪遴選中,即使面對不熟悉的議題,鄭華哲亦能理智且具條理地展現出獨到的見解,於近50名精英中「過五關斬六將」成功脫穎而出。
決心學成回港貢獻社會
獲得是次獎學金,鄭華哲未來3個學年將會跟隨牛津的癌症專家Tomlinson進行博士研究,不過現時仍未決定具體的研究題目。但他指,希望能在彼邦好好裝備自己,他日學成回港貢獻社會,未來累積經驗後更有意到落後地區行醫,以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助最有需要的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