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北京今年冬天的氣溫屢創新低,漫天飛雪,市民都要穿上厚衣禦寒。 資料圖片
靜雨 來自香港的北大美學博士生
北京氣溫在剛過去的聖誕節跌至零下16度。原本帶去的寒衣都不足以保暖,迫不得已翻出爸爸去年在香港工展會專門給我買的羽絨套在身上。長及膝蓋的棗紅色羽絨裹着軀體,又厚又高的衣領是爸爸選購時的重要考慮。走在結了霜的街道上,才從羽絨傳遞的和暖中體會到爸爸的心意。
嫌土氣不願穿 竟成最後禮物
記得那年爸爸高興地給我買了這件又長又厚的羽絨,我嫌剪裁臃腫、顏色土氣,不願帶去北京。後來媽媽悄悄告知,爸爸為買這件羽絨,挑選了很久。為了不讓爸爸失望,我在他面前穿上羽絨,誇其眼光還可以。爸爸當時笑得很甜。不料沒過兩天,他又去工展會買了大一個碼的同色同款的羽絨,說原有的那件雖然好,只是窄了些,要大一點裡面才能多套毛衣。我那時覺得他囉唆,頗有微言,但在其堅持下,我表示會帶去北京有需要時穿上,他才安下心來。
就在剛過去的嚴冬,穿上那件羽絨,遊近郊的森林公園,逛北京農業展覽館、元大都土城遺址公園,頂風冒雪,倒覺得它非常實用。想不到的是,土氣的羽絨成了爸爸送給我的最後一件禮物,它在我最需要時守護我,帶給我溫暖。它彷彿在提醒我,無論身在何方、去到多遠,家是我最後的依靠和牽掛。現在父親辭世,他不能再牽掛任性的女兒了;而每當我想起那件羽絨,總感無限愧疚。
迷途知返 鳥倦知還
以前很喜歡出發的感覺,無論是在清晨的火車站,還是在黃昏的機場,一份前途未知的忐忑總令旅程充滿神秘和吸引。但孤身在異鄉的日子,更讓我縈迴在心的,卻是另一種滋味。暖黃的燈光下,穿上圍裙的爸爸在廚房忙碌着,下鍋的𣆥菜傳來時蔬的鮮香。媽媽會在這時端上一碗熱湯。專心地品嚐,甚麼也不用說,甚麼也沒有想。家,就是這小屋中點滴帶着人間煙火的氣息。漂泊的小舟,找到安心憩息的岸。
有一個年曆,設計不怎麼樣,而不知出自誰人手筆的幾行字卻讓我一直記懷:「一路上有很多迷人的風景、奇特的境遇,許多人迷花傍柳,最後受制於境遇,迷失了本來要走的路。人生可以獵奇,也難免歷險,但一定要懂得回家。」懂得回家,就是懂得找到最原本的價值,懂得享受最質樸的喜樂,才能感到最貼心的幸福。 ■pku6166@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