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柏金遜症基金昨舉辦第8屆「愛心太極操」。本報記者嚴敏慧 攝
【本報訊】(記者 嚴敏慧)不少人誤以為柏金遜症是老人專科病,但原來香港的年輕發病個案為數不少。香港柏金遜症基金估計,全港約有1.2萬人患有柏金遜症,其中10%患者是在40歲以前發病,患者有手腳震顫、肌肉僵硬、步履不穩等症狀,若未能及早醫治,最快3年內完全失去活動能力。有醫生表示,除藥物治療,柏金遜症患者應維持恆常運動,其中能加強平衡力、四肢活動能力的太極,可紓緩患者肌肉僵硬的情況,增強活動能力。
柏金遜症是指腦幹內「黑質」部位出現急劇退化,未能產生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令腦部指揮肌肉活動的功能受到損壞,影響患者的活動能力。香港柏金遜症基金董事蔡德康醫生表示,柏金遜症並非一種突發性的疾病,病情會慢慢惡化,50歲至70歲更是發病高峰期,患者除了活動能力受限,20%至30%人更會出現認知遲緩問題,40%至50%患者因而患上抑鬱症等情緒病。他指出,現時醫學界對柏金遜症的成因掌握不多,只知約5%個案與遺傳有關,亦有部分人是基因突變所致,但大部分個案成因不明。
蔡德康表示,香港人口老化嚴重,患柏金遜症的人數有上升趨勢,但因不少長者以為手腳震顫是退化的正常現象,故未有求醫導致病情迅速惡化。他表示,柏金遜症患者只要接受藥物治療,以及保持恆常運動.有助紓緩病情。
香港柏金遜症基金昨在石硤尾舉辦第8屆「愛心太極操」,有近2000人出席,並為基金籌得逾80萬元善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