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對於過去的很多風風雨雨,孟學農以詩文表達內心不平。資料圖片
——孟學農賦閒期間生活揭秘
徒步是孟學農愛好的運動。「以前在北京,我們一到周末就背着包到處走。」孟學農的妻子說。賦閒這一年,孟學農顯然繼續着這種運動。
09年3月,戶外運動愛好者趙牧在一次爬野長城的徒步活動中,曾偶遇孟學農。趙牧試探性地問他:「您現在在做甚麼呢?」沒想到,孟學農很幽默地說:「現在全球金融海嘯,我也加入了『失業大軍』,賦閒在家。」
SARS期間沒瞞報
在交談中,孟學農會不經意間會對過往「自我辯護」,比如在說非典時的瞞報問題,他說:「北京市在信息收集、監測報告、追蹤調查方面存在疏漏。北京的醫院,並不都歸市政府管轄,在當時體制下,北京市只能是如實匯報自己管轄範圍內能掌握的數字。」
但當趙牧問起,「是否要辯解」時,孟的回答是:「狹路相逢宜回身,往來都是暫時人」,他們寫些東西也挺不容易的,現在都在講和諧,理解萬歲吧。
除了這次戶外偶遇,媒體記者很少再接觸過孟學農本人。他的家人轉達他的願望,只說「能做就多做點工作,沒有條件沒機會,就平靜地過生活」。
口說坦然心裡不那麼平靜
但隨後一首詩的發表,卻讓外界有理由相信,孟學農的內心也許並不像他家人講述的那樣平靜。
09年6月的一天,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出一條新聞,說鄭州市規劃局主管信訪工作的副局長逯軍,對前來詢問「經濟適用房土地建別墅」問題的記者說出了一句流傳全國的「名言」:你是準備替黨說話,還是準備替老百姓說話?
據家人說,孟學農當時剛做完眼睛手術躺在床上,聽着新聞,逯軍的話讓他情緒難平。
他用一首詩來抒發自己的感受。因為眼睛的問題,他口述,妻子記錄整理。後來,他將這首名為《心在哪裡安放》的詩歌投給《中國青年報》,並最終發表在7月7日出版的《文化周刊》上。這對於久未刊登詩歌的《中國青年報》來說,算是個特例。而作為省部級官員在媒體上發表詩文以抒情言志,也極為罕見。
「默默地思量:心在哪裡安放?總想總想把她遺忘—京畿西面的屏障、黃河、太行、汾水呂梁、五台雲岡……還有那3,700萬老鄉!」
顯然,告別已達9個月之久的山西,在孟的心裡,並未真正告別。(三之二) ■摘自《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