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全國「兩會」期間,「公共外交」這一新詞頻頻見諸報端,此後不久,在此之前,全國政協外委會創辦了《公共外交通訊》雜誌,並在夏季號以「上海世博會與公共外交」為專題進行研討。金石印像及絲綢印譜總策劃、本報浙江辦主任章子峰認為,這份別具中華特色的世博獻禮為世博會公共外交找到了文化領域的「世界語」。
文化藝術最具感染力
何為公共外交?公共外交注重世界各國文明之間的對話,用藝術的語言貫穿始終,從而成為一種不同文明間的「世界語」。首先,公共外交的主體不是政府,而是民間團體,主張在人性的基礎上崇尚民間的認知。其次,公共外交一般用最具感染力的文化藝術方式來表現。
上海世博會中國政府總代表助理徐波在《做好上海世博的公共外交》中指出,文化是一種沁人心脾、不可抗拒的力量,評論世博公共外交的歷史地位要看本屆世博會留下的文化和精神遺產。
「中國印」在前不久已「入遺」,不過,對國人都難度頗高的中國「篆字」,外國人幾乎無從認知。章子峰表示,此番首展的政要印像,就是希望將目前外國人幾乎無法識辨的「篆字中國印」,在傳統基礎上大膽地突破和創新,為「中國印」 走向世界,為中國篆刻藝術的普及與發展尋找一種「世界語」,對不同國別,不同語種,不同膚色的人而言,均可讀、可賞、可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