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政治及公共事務科(GPA)曾出現「出錯卷」風波,及後又被傳媒揭發近5年涉及「改錯卷」而覆卷成功的數字大增6.4倍。考評局秘書長張永明昨回應稱,由於近年考試引入更多開放性題目,但答案評分涉及閱卷員的專業判斷,不同閱卷員難以完全相同,局方已採取措施,盡力令有關偏差減到最小,近年亦透過完善覆卷機制,讓考生最終所獲評分更公平及更準確。另就試卷資料出錯事宜,局方已仔細分析80名有選答該題的考生的表現,確認其成績未有受影響。
本報昨日報道,涉及高考「改錯卷」最後覆核成功提升等級的數字近5年大增6.4倍。張永明指出,公開試越來越多開放性題目,涉及專業判斷,難免出現偏差,「就像法庭審案,由不同的法官判決、甚至同一法官判2次,都難保完全一樣。」他稱,近幾年局方已多次改變並完善覆卷機制,務求令考試系統能就有關偏差作出「自我更正」,讓考試更為公平準確,致令覆卷申請及成功數字提升;而該局在首次評卷時,亦已採用雙重閱卷,若兩次評卷分數差距較大,更會進行第三重或第四重閱卷,盡量讓偏差減到最小。
考生成績未受錯卷影響
本報上月底揭發高考GPA科考卷,一道試題於提及人大釋法時資料出現錯誤,將其中一個釋法年份由2004年誤寫成2006年。
考評局總經理(評核發展)李王鍏昨表示,該道試題為選答題,共有80名考生選答該題,由於題目出錯部分主要為背景資料,未有要求學生作出回應,局方已安排試卷主任及科目經理仔細分析各考生表現,確認其考試成績未有受到錯誤影響。
另外,張永明又表示,今年考評局財政上仍面臨2,100萬元赤字,考試費有加價壓力,但局方重視考生的立場,亦關注其負擔能力,現正作出詳細考慮,希望能盡快於未來數星期就來年是否調整考試費作最後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