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羅洪嘯、劉曉靜11日電】7月份宏觀經濟指標中多項數據的下滑令市場產生擔憂,而此間知名經濟學家並不擔心中國經濟會出現急速下跌,他們在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鑑於上半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即使下半年經濟放緩,全年增速仍會保持在9.5%到10%。而經濟放緩實際上是調整經濟結構帶來的理性回調。至於下半年宏觀調控的力度,專家們認為,宏觀政策料以調整結構為主線,鬆弛有度,對房地產和淘汰落後產能的調控仍將從緊,而對民間資本投資則會適度放鬆。雖然7月物價指數創下年內新高,但相信不會選擇加息等緊縮性信號過強的政策來調控。
「調結構」須適度犧牲增速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宏觀室主任張曉晶向本報記者指出,目前中國經濟面臨「保增長」和「調結構」的兩難境地,要想打破兩難,必須要以犧牲一定的經濟增速為代價進行結構調整。目前中國經濟對速度放緩尚有較大的迴旋容忍空間,在現有基礎上,經濟增長放緩1到2個百分點,只要保持在8%以上,中國經濟就不會出現大問題。
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經濟形勢研究室主任王小廣亦認為,中國經濟總是在10%以上的增速上運行,並不一定是好事,不利於結構調整。如果經濟有所放緩,保持8%至9%的增長空間,應屬十分健康正常的增長速度。
王小廣預料未來兩三年,中國經濟應穩定在這個水平上,而應把重心放在提高結構調整速度,簡而言之,經濟增長的速度要穩,結構調整的速度要快,這才是中國目前所需要的經濟政策取向。
對於下半年的宏觀調控政策,張曉晶認為,中央不應因經濟放緩而放棄調整經濟結構這面大旗,並且要堅持到底,鬆弛有度。對房地產調控、淘汰落後產能等調整產業結構的政策仍應從緊,而在民營投資、民企融資上市政策方面應該放鬆,這與調整結構的方向也是一致的。
社會通脹預測近10年皆落空
7月居民消費價格(CPI)上漲3.3%,創下年內新高,外界對通脹預期增強。對此,王小廣向本報表示,社會上總會出現通貨膨脹預期,但是這種預測在近十年來總是以失敗告終。他調侃道,「通貨膨脹好像成了奢侈品,怎麼預測都沒辦法兌現了」。其實,適度的通脹有利於經濟的發展。
張曉晶也向本報指出,儘管CPI創出新高,但與當前中國面臨的經濟結構調整壓力相比,通脹挑戰並非如想像中那般大,並且中央已經採取了控制信貸等手段來管理通脹預期。至於加息這種緊縮信號過於明顯的調控手段,在當前經濟放緩的情況下,相信中央暫不予考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