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國GDP總量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成定局。但在「世界第二」的光環背後,中國人均GDP仍遠遠落在全球第99位,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因此,對於這一新頭銜,中國不應「得意」,更不能「迷醉」。
儘管中國經濟總量日趨龐大,但除以13億這一巨大的人口基數,人均GDP甚至低於一些非洲和拉美國家。2009年,當時位列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中國人均GDP僅為3,600美元,排在全球第124位;而世界排名前兩位的美國和日本則分別為42,240美元和37,800美元,分別為中國的15倍和10倍。
除了人均水平落後,中國經濟「世界第二」的頭銜,更多顯示的是數量而非質量。如中國的鋼鐵、煤炭、紡織品等行業,產量已居世界第一,但這些行業卻普遍是高耗能、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反觀美國的生物製造、新能源等高科技產業,一直領先世界;日本的汽車業、電子業亦經年不衰,成為各自經濟的重要支柱。
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人口多、底子薄、相對資源少、貧困人口多、創新能力弱、福利水平低,要步入經濟強國和富國之列,依然任重道遠。中國要保持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實現民富國強目標,就必須堅定地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海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