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8月27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深圳闖出改革路 港深合作揭新頁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8-27]     我要評論

昨天,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30周年的日子。30年來,深圳「摸著石頭過河」,在全國率先推動一系列改革,走出一條高速發展的成功之路,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示範;深圳的發展,也為香港產業轉型提供了機遇,成功打造「前店後廠」的合作模式。隨著港深經濟發展的演變和面臨的共同挑戰,下一階段兩地更加緊密合作、協調發展已是勢在必行,非此不能優勢互補、突破發展瓶頸,帶動區域產業結構升級換代,達致互利雙贏的新局面。

經過30年翻天覆地的變化,深圳由中國南部邊陲一個寂寂無聞的小漁村,脫胎蛻變為具有獨特魅力、吸引外來人才到這裡實現夢想的現代化大都市。30年來,深圳年均經濟增長速度達到25.8%,人均GDP達到1.36萬美元,居中國大中城市首位。

深圳特區30年的改革開放史,也是香港和深圳經濟合作的發展史。深圳特區設立之初,亟需外來投資和技術,與深圳只有一河之隔的香港正好擁有資金、人才和技術的優勢,深圳成為港商進入內地的第一站,繼而向珠三角乃至全國各地延伸發展。香港參與祖國的改革開放,完成了從製造業向服務業過渡的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並形成了由內地負責生產程序,香港主導銷售高增值環節的前店後廠合作模式。

回顧深圳特區發展的歷史,總結以往的成功經驗,是要為深圳的未來發展和謀劃港深合作釐定清晰的方向。如今全國各地蓬勃發展,相比之下,深圳原有優勢已不明顯,經濟快速發展又受到土地等資源環境的嚴重制約,必須在發展模式、戰略上有所創新;香港雖說是國際金融、航運及物流中心,但是租金、人力資源成本高昂,創新能力不足、市場有限,同樣遭遇尋找發展機遇的難題。過去相當長時間內,由於種種原因,香港未盡全力推動港深合作。隨著今年4月《粵港合作框架協議》的簽訂,加強港深合作力度已走出重要的第一步,雙方應該就開發前海和落馬洲河套地區積極交換意見,加強兩地產業特別是服務業合作,促進兩地同城化建設,便利兩地居民往來,為港深提供可持續的發展空間。

相關新聞
痛悼遇難同胞 珍視香港價值
深圳闖出改革路 港深合作揭新頁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