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溫家寶總理09年提出在無錫「建立中國的感知中心」,圖為無錫國家傳感信息中心。
——政企聯手拓「小規模應用」 借無錫「感知中心」速走紅
用「智慧水利」24小時監測太湖水質狀況以防止藍藻爆發;老人外出佩戴一隻特殊的「手錶」,便能實現衛星定位功能以便意外時緊急呼救;幼童父母通過「寶寶在線」智能技術就可實時了解孩子的行蹤……。剛剛嶄露頭角的物聯網技術,正以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遍佈工農業、環保、醫療、教育、物流、管理等多領域,也成為推動其從科研化轉向產業化的動力。 ■本報駐江蘇記者 徐燕
中國於1999年提出的「物聯網」概念終於在十年後得到了突破性進展。被業界稱為「中國物聯網元年」的2009年8月,溫家寶總理提出在江蘇無錫「建立中國的感知中心」,使得物聯網概念在內地迅速走紅,受到各地政府、產業、資本等各層面的高度關注。一年來,除無錫之外,上海、杭州、昆山、福建等省市亦積極爭搶這一新興技術帶來的產業盛宴。
藍藻「一網打盡」保水質
一年後的今天,經過各地政府的喝力推,物聯網產業已開始逐步吸引央企、民企的跟進和資金注入,將物聯網技術成功嫁接於企業,並實現實際應用的產出,成為物聯網重要的發展方向。
夏季是太湖藍藻爆發的高危時期,對於藍藻的治理,過去一直依賴傳統的「人眼搜索」,往往因為來不及處理而導致藍藻大面積聚集腐爛,影響水質。物聯網技術的研發運用則將藍藻「一網打盡」,記者看到,「藍藻湖泛智能監測預警及藍藻打撈處理智能管理調度物聯網系統」啟動後,即可在第一時間將藍藻聚集地點、情況自動發到打撈人員的手機上。打撈人員根據手機反饋的情況,就可迅速調度打撈船、車趕去處理。據悉,目前無錫太湖十八灣地帶已率先設立了10個藍藻智能感知節點,下一步將增至46個,分佈在140多公里的太湖沿線以及湖泛相對嚴重的湖中心地帶,以便嚴格控制太湖水質情況。
類似的物聯網運用實例,讓人大呼新奇,也從學術概念走向市場需求。在位於江蘇無錫的「國家傳感網創新示範區」,中國首個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的落戶使得物聯網技術不再局限於「紙上談兵」的研發階段,而開始聯手企業進入更具實際意義的「小規模應用」階段。
2010年8月9日,中國移動無錫物聯網研究院在無錫宣佈成立,這是繼溫總提出「感知中國」國家戰略之後,第一家正式投入運營的由電信運營商設立的面向物聯網技術和應用研發的專業研發機構。據悉,借助這一平台,中移動重點推介了其在物聯網領域的重要業務應用,包括物聯網開放開發環境、網絡汽車及健康守護等物聯網應用解決方案,並將物聯網業務和行業應用業務作為其主要研發方向,全力推進物聯網技術研究和應用普及。
無錫首7個月簽139項目
同日,上海交大長三角微納光電器件工程中心、海鷹集團「感知海洋」研發中心、中國農業物聯網研發中心等近30個物聯網企業亦與無錫簽訂入駐協議,再一次刷新了無錫今年前七個月共簽約物聯網項目139項、總投資約111億元的紀錄。中科院院士何積豐等27位學者並被當地聘任為物聯網發展顧問、專家。
翻開業界統計的「中國物聯網發展一周年大事記」不難發現,自去年8月起,物聯網便在中國各地呈星火燎原之勢迅速佈局,各物聯網研究中心、物聯網產業園如雨後春筍平地而起,在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產業佈局和人才集聚的速度可謂一日千里。
冀2015年規模達2500億
以無錫為例,目前其機場防入侵物聯網、感知博覽園、感知水利等12個應用項目已完成一期工程建設,同時正抓緊建設感知環保、感知電網、感知交通等27個應用示範項目,感知醫院、感知園區等40個項目即將全面組織實施。規劃到2012年,該市物聯網產業規模要達到1,000億元,2015年達到2,500億元的產業發展目標。
|